电缆要求
1)所有电缆敷设均符合国内标准或相适应的IEC线路,特别是电缆转弯处,其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小于国内标准或相应的IEC线路标准所规定的数值,地混凝土排管和钢管内敷设的电缆,不得在管内接头。
2)电缆敷设整齐,尽量避免交叉,固定不得损伤绝缘,电缆不敷设在边缘的凸出部分上,不得弯折和扭曲,以免损伤电缆。
3)在三相四线系统中,使用单芯电缆,三相四线应组成紧贴的排列,且至少每隔1.5m用绑带扎牢。
4)除敷设在管、沟内的电缆以外,本技术规范规定的所有电缆,可敷设水平和垂直的电缆槽内,并以规定的方式适当固定,使用批准的线夹和梯架,电缆槽上的电缆最多为两层,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批准。
5)根据敷设电缆地点的具体条件,所有电缆线路按规定在电缆终端和接头附近,应余留适当的电缆长度。
6)电缆通过承受压力的地段,如穿过道路时,应穿钢管保护。
电缆中间头、终端头制作
1)电缆中间接头采用高导电率的电镀锡铜套管与镀锡芯线端头压接的方法。压接部分用绝缘自粘胶带缠绕,芯线采用同芯线规格截面的热缩套管绝缘。
2)用导电率高的镀锡铜网线与电缆两端的铠装护套帮扎并焊接在一起,保证原有铠装护套的截面及导电率不降低。用自粘绝缘胶带将铠装护套缠绕,厚度同电缆外护套。用与电缆外经同规格截面的热缩套管防护。
3)按规定使用电缆终端,制作电缆终端头时,选择与电缆型号、规格、截面一致的电缆密封套。
4)电缆线终端应采用压接连接的电缆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选用高导电率的铜端子。压接前将电缆芯线按规定尺寸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用细砂纸将电缆芯端头的毛刺打磨平滑,将接线端子一端套管内的毛刺打磨平滑,将导物清理干净。电缆芯线和接线端子镀锡处理,以防止导线发热氧化。用专用液压压接钳及模具将接线端子和芯压接在一起,使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形成密实的整体。
5)铠装电缆在连接以前,所有的铠装、铠装夹具、接触铠装夹具的连接器的表面彻底清理,安装时铠装夹具应该扭紧,以确保良好的电接触。
6)电箱内的电缆不做T型接头,电缆采用波浪型敷设,在灯杆内余留,电缆破口接引灯线,主电源电缆不分断。
电缆敷设的相关施工要求
1)电缆及其施工设备和附件的安装、验收必须按照GB-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验收规定》、设计图及本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2)施工前对电缆敷设路径进行测定,对地下情况进行调查,并用白灰按照
路径走向做出标志,并确定准确的电缆长度。检查电缆有无损伤,用V兆欧表检测电缆的绝缘电阻和芯线的导通试验,确认电缆质量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技术员对操作工人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根据施工设计图所需的各种规格型号电缆及其所需材料备齐,运抵施工现场。
3)在穿越墙壁等位置时,与土建单位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电缆保护管采用镀锌钢管,管口进行加工处理,电缆保护管的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4)预埋管内敷设电缆,敷设之前首先要检查管里是否有预留的铁线,没有铁线的,联系土建单位予以预留;用通管机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所有准备工作做完之后,才可以进行电缆的敷设,电缆牵引宜使用人力牵引,以避免电缆受到机械应力的损伤。电缆管内不允许有电缆中间接头。
5)根据现场情况,详细填写电缆敷设安装技术记录。
电箱接线制作
1)剥去电缆内护套。剥切长度为电缆铠装卡子以上保留20㎜长度的内护套,其余全部剥除。去除芯线间的充填物,将自粘胶带端头加在线芯根部紧靠内护套断口处,如切口段范围内按1/3叠绕法在芯线与内护套之间缠绕几圈,使内护套断口与芯线之间平滑过渡。在内护套断口处以上5㎜处至外护套断口以下5㎜处往复缠绕胶带,至该部分直径与外护套外径相等。在缠绕型控制电缆终端头的缠绕范围内,再按半叠绕法包多道粘胶带,使其呈自然“蒜头”状且直径略大于电缆外护套外径,粘胶带在电缆头下部收口。控制电缆头在缠绕过程中,除最后一道外,粘胶带在缠绕时应进行拉伸,拉伸率为其原长度的50%。
2)配电箱内的开关采用2P或1P空气开关,其容量依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选购。
3)总线连接开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标准,在短路时能够断开。将每根电缆从已有楼道电表箱直接引至自行车库配电箱(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处排好理顺按房号编号并固定,对每根电缆芯进行回路校线,确认后在开关的下方标示回路名称及编号。
4)配电箱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接线做到正确、牢固、配线整齐美观,线把符合工艺要求。
5)每个端子每侧接线一般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芯线与开关间采用铜开口鼻子连接,芯线与铜鼻子压接后,需要进行焊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