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吴克华写信请求离职学习,林彪

前言

吴克华统率千军万马,从山东杀到东北,又从东北一直杀到南海之滨,屡战屡胜,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位浓眉大眼,膀粗腰圆的虎将,甚至有人说:“这样的将军,肯定是位一跺脚,就连地都发颤的壮汉子。”

然而,他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吴克华中将

他的老部下郑戈令在东北战场时有一首小诗,生动地描述了吴克华的儒雅气质。内容如下:

筹幄胜算掌指中,武略文韬儒将风;

将军叱咤山河动,谈笑轻取辽鞍营。

有的人就会说,那他一定是位“儒将”。实际上,他只在20年前读过3年私塾……

吴克华写信离职学习,老领导林彪不允

在东北黑土地上,一仗接着一仗,并且仗越打越大,吴克华哪好意思去向老领导提读书的事?只得在打仗的空隙暗暗自学,“在战斗中提高”。

全国解放后,战争结束,转入和平建设,上级有培养训练干部的计划。这种情况下,年7月26日,吴克华给林彪写信,请求给他离职学习的机会。信中这样写道:

中央军委拟办轮训师以上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我要求调我参加首期学习……我本身的情况首长是很了解的,从抗战至今,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前进,对于军事、政治理论及党的各种政策,缺乏专门的有系统的学习。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日益深感能力有限,难以适应任务的需要,尤其考虑到将来新的战争更趋复杂,今天不提高进步,等到将来就晚了……

林彪看过信后,指派秘书把吴克华叫来。两人一见面后,林彪劈头就说:“克华,先欠着账吧,等有机会就安排你去学习。现在和你讨论一下……”随着林彪话题的转移,吴克华的精力又投入到军队建设上来。

在林彪眼里,吴克华有自己的影子,打起仗来富有艺术性。建国之初,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军队离不开吴克华这样的得力干将。

吴克华善于打硬仗,恶仗,而很少打冒险仗、消耗仗,不打不准备的仓促仗,是我军少有的把“积极战斗”与“慎战稳打”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战将。

他常说:“战争指导者,不但要有高度的战斗积极性,敢于藐视敌人,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还必须紧紧把握慎战思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敌人。要把死老虎当作活老虎,假老虎当作真老虎打。还要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吴克华

全国抗战时,山东有5大汉奸:兖州吴化文,鲁中孙耀彩,淄博张景月,德州杨毓洵,胶州湾赵保原。其中,赵保原更是臭名昭著,罪大恶极。年,蓬莱县万名百姓上书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要求处决赵保原这个“蓬莱败类”。

这天,罗荣桓找到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说:“胶东将来归谁,最关键的,是你们看能不能把赵保原消灭掉!”

吴克华毫不犹豫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9月,对日秋季攻势结束后,有人就提出要和赵保原进行战略决战,完成山东军区赋予的任务。吴克华分析了客观实际后,强调说:“赵保原是山东的大汉奸,实力不容小觑。我们准备不充分,就可能打不下赵的老巢——万第镇。”

此时,战士们锄奸情绪高涨,有人说:“赵保原抢我们的给养,杀我们的下乡人员,洗刷我们的标语,还与青岛的日本鬼子勾结。他们抓壮丁、征民工、修据点、筑炮楼,干尽坏事,百姓家破人亡。不打万第,我们对不起胶东老百姓!”

吴克华不因众情激昂而轻敌,说:“怒而兴师,愠而致敌,我们就可能抓不住赵保原。”最后,他还是说服大家,抓紧时间备战,待完成作战准备工作后,再同赵保原进行决战。

在作战前的3个月,吴克华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一、在兵力和人员上做了准备。胶东军区调动了胶东3个主力团,以及北海、东海2个独立团,另5个营的兵力,动员组织了10多万群众和民兵协助作战。

二、开展战前军政大练兵。

三、开展侦察。参战部队从连排长到班长都在夜晚轮番实地去看了地形,有的还化装混入被迫修工事的民夫中现地观察。

四、战前准备检查。

对此,一些干部高兴地说:“吴副司令员想得真细。”

吴克华说:“爱兵不是一句空话,战术上强调爱兵,就要注重提高部队战术水平和战术技术结合,重视战前准备,不打无准备的莽撞仗。不然,你怎么去爱兵?”

年2月11日,讨赵战役终于开始了。此时,赵保原的部队正在过大年呢!突然,枪声骤响,接着八路军就已经冲进城门来了。敌小兵惊慌乱窜,而赵保原不愧是老兵痞出身,马上从混乱中缓过神来,集中兵力向我一个团的突入部队连续发起反冲锋,一“反”就是8次。

在这种情况下,吴克华当机立断,命令突入部队暂时撤出,调整部署,准备晚些时候继续攻击。在这期间,吴克华下令抓紧时间开展“战评活动”。所谓的“战评”,就是按照分担不同任务的战斗组织召开战评会,讨论、找出上一仗出现的主要问题,然后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赵保原被击毙现场图

“战评”是吴克华带兵的独创,这一直延续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传统。

晚间,吴克华下令再次对万第镇发起攻击。他将军区所有的重炮都集中起来,向万第实施猛烈的火力急袭。团、营经过“战评”,及时调整了对连队火力的加强和支援。

最终历时4个半小时,万第被全部攻克。

林彪赞许吴克华:4纵队打得好

年9月12日,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打响了。10月1日,锦州城被东北野战军四面包围。

锦州在沈阳西南,是通向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的枢纽,也是东北蒋军逃向关内的大门。大门一关,东北蒋军便被死死分割包围,无路可逃。

这时,蒋介石急飞沈阳,定出一个2路驰援锦州的救急方案:廖耀湘率5个军12万兵力组成“西进攻击兵团”,从辽西急进“援锦”;侯镜如率11个师10余万兵力组成“东进攻击兵团”,从葫芦岛、锦西攻击塔山东进“援锦”。老蒋的这一招,东西夹击,意在“既解锦州之围,又与东野在锦州城‘决战’。”

在东西驰援的这2路中,葫芦岛、锦西距离锦州不过30公里。因此,“东进兵团”成了蒋最大的希望。尔后,蒋介石对团以上的军官说:“你们这次援锦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仗必须打好。打败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完了!”

而对于东北野战军来说,确保按时攻克锦州城,必须做好“打援”。其中,最主要的是挡住葫芦岛东进的援敌。当即,林彪下令,由他直接领导“西线打援团”,指挥4纵、11纵和热河独立4、6师,在塔山阻击敌“东进攻击兵团”。

吴克华率领的4纵,防守塔山正面主阵地;右侧翼为11纵阵地;热河独立4、6师佯装进攻锦西以西,用于牵制敌人。

战前,林彪亲自对吴克华说:“你要记住:塔山阵地,是我们‘关门打狗’的门,‘瓮中捉鳖’的瓮底。如果门被敌人攻开,这个狗有可能打不成的危险;如果瓮底被敌人攻破,这只鳖就会溜进大海。塔山阻击战的成败,关乎大局,一旦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有信心没?”

吴克华干脆回答:“有!”

塔山阻击战前,东野总部电派作战处处长苏静,去4纵作联络员,参加党委会,不发表意见;苏静单独与总部联络,他与总部来往的电报,他人无权知晓。后来,苏静说:“林彪派我赴塔山,主要目的为督战,担心伤亡过大,指挥员动摇。”

苏静

由此可见,塔山一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塔山,又名塔山堡,是座多户人家的大村庄。西南方的葫芦岛,离塔山近处不过10里;锦州在村子的东北方,距塔山25公里。塔山是锦州和葫芦岛的“卡子”,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吴克华接受任务后,立即对4纵防御阵地作了部署:12师的34团、35团、36团以塔山为中心的第一线战地;11师在12师的右侧,10师作为第二梯队,在12师左后侧。4纵的阵地呈“品”字形。

吴克华对部下说:“即使我们打掉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也要坚决完成上级首长交给我们的任务。即使我被打掉了,还有政委、副司令员。我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吴克华的话,激励人心。

吴克华(左)

10月10日,敌“东进攻击兵团”发起了对塔山阵地的猛攻。第一日的进攻,敌人具有很大的试探性,他们乘4纵阵地尚未巩固,警戒疏忽,1个营在夜雾迷蒙中袭击占领了12师34团左翼的打渔山。

打渔山虽然是一个临海小岛,但一旦为敌所占并巩固,对4纵全线的左翼阵地威胁却很大。吴克华在指挥所得到这个报告后,在电话中严肃批评了12师:“战斗第一天便丢失阵地,严令34团迅速组织兵力夺回来。”

但由于海上开始涨潮,打渔山被海水包围,必须等到落潮后才能攻击。敌军试探性的攻击是宽大的,一线8公里,处处枪炮声密集,进攻的重点是塔山堡。敌人先后发起了10次进攻,但均被34团击退。到了晚上,吴克华下令预备队10师派出29团,配合34团,终于夺回了打渔山阵地。

10月11日,敌人直接出动4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击塔山堡。战况进入白热化。在最激烈的时候,吴克华在指挥所给34团团长打电话,激励指战员勇猛杀敌,决不后退一步。

10月12日,这天敌步兵活动突然变少。原来两日受挫之后,“东进兵团”的指挥官,做了新的全线“部署调整”,正在调集他的“老部队”,被称为“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准备让他们上阵。

此时,敌步兵虽然很少动,但地面炮兵、海上舰炮及空军却异常活跃。敌人集中摧毁4纵炮兵阵地,炸弹纷纷下落,但4纵炮兵也不示弱,不断变换阵地。结果,敌人的炮弹往往会落空。

吴克华在指挥作战同时,审视战局,根据2日作战经验,认为12师34团的防御线过长,应该适时地缩短,将预备队10师主力投入战斗,接替34团左翼阵地,11师部分兵力,加强34团右翼防线。

10月13日,更大的厮杀开始了。这日,敌“赵子龙师”独立95师打头阵,这个师据说自成军以来,没丢过1挺机枪,傲气十足。战斗一开始,这个师与另3个师好几万人马,配合舰炮、飞机,如潮水般向我塔山阵地涌来。经过激烈战斗,虽然造成4纵不少伤亡,但塔山防线依旧像钢铁一般坚不可摧。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城的总攻击开始了。一大早,蒋介石就对“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发出了死命令:

“拂晓攻下塔山,12时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

侯镜如

这死命令一下,侯镜如虽连日碰壁,伤亡惨重,也只得全线出动。他企图从4纵“主阵地的一边”打开缺口,“绕道”去高桥。结果,他拼尽全力,但进展甚微。

傍晚,吴克华一声令下,全线反击。第2天,锦州城被突破了。吴克华率领4纵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保证了攻锦胜利。

战后,林彪对吴克华说:“4纵打得好!”罗荣桓政委说:“像这样的阻击战战例,在我军历史上还是少有的。”

罗荣桓出面,吴克华如愿上了学

年9月,吴克华调广州任15兵团副司令员。他离开了工作了近10年的4纵。年5月,吴克华晋升为由15兵团兼广东军区改称的华南军区参谋长。

进入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吴克华求学的“拳拳之心”,还是没有打动老领导林彪。他的离职学习请求未获得批准。

刘兴元

就在他几乎“死心”的时候,又过了4年之后,盼望已久的学习机会才终于来了。年初,吴克华正在广州养病。2月的一天,中南军区干部部部长刘兴元突然通知吴克华:

“总政罗荣桓主任说满足你上学的要求,调你到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战役系学习。”

一听这个消息,吴克华欣喜若狂。7月,他除了携带妻子孩子之外,还带上了保姆,一起前往南京,到刘伯承创办的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战役系学习。吴克华这次好不容易得到了学习的机会,珍惜得不得了。虽然许多字他还都不认识,但他有自己的办法。比如,天天“缠”着当年的老部下,又是找人家补课,又是对笔记,还进行学习问题探讨。

结果,第一个学期下来,吴克华就因学习成绩优异得了学院的奖——1个红色小闹钟和一部回的《水浒全传》;第二个学期,他3科获得5分,2科获得4分,以优异成绩取得预科结业证,开始了正科学习。

吴克华

在学习期间,年吴克华被授予中将军衔。

自此,吴克华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儒将”了。吴克华的一生,钟爱学习,晚年他写下了很多战争回忆录。其中,塔山阻击战是他津津乐道的成名作。年2月,他在病危时留下遗嘱:“每当想起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心里非常难过,我死后,就把骨灰撒往塔山,与战士们做个伴吧。”

年8月1日,遵照他的遗愿,吴克华的骨灰由其妻子及其子女,亲手撒到塔山这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与塔山阻击战牺牲的烈士们长眠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