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置物伸手可及,黄花梨矬书架实为炕上

当大多数明式家具爱好者都以为黄花梨卡子花二层小架格为明式“矬书架”时,65厘米的高度似乎又太矮,不太符合落地式矮架格适宜的使用高度。

我们知道再精美的传世家具在古代都是实用器,其结构特点和功能尺寸无不与使用环境息息相关,这样不高不矮的器型究竟为何而设,还得从细节中去找答案。

架子顶层格肩榫攒边打槽,平镶一宽一窄黄花梨两拼板,在灯光的照射下交相辉映,将明清老黄花梨材质的纹理、莹光、棕眼等细节,反映得一览无余。

顶板边抹冰盘沿,线脚从上向下微收,奢侈的上下尺寸使顶层显得出奇的厚实。同时,四根粗壮的方材立柱为腿足,看面造混面,上端以长短榫与顶面连接,下设两层格板,以横、顺枨打槽的方式镶嵌。

两层格板也用黄花梨造,此矮架为标准的通体黄花梨材质。在许多展品简介或拍卖介绍中,家具材质标注为黄花梨,一般指主要用料,并不意味着所有构件都是黄花梨。在几百年明清家具制作过程中,黄花梨配铁力木、老花梨等不同木料的成器不在少数,研究传世黄花梨家具时,弄清每一构件的材料是有必要的。

接下来进入矮架着重装饰的部分:架格背面及两侧安三面围栏,栏杆细圆材攒框,中间栽榫连接卡子花,而上、下层卡子花在形式上又生出变化。原来这不是一件常规的矬书架,而是一只炕上使用的小架格。端坐炕头,顶层摆置的玩物和栏杆上的装饰,都正好处于眼睛便于观察的位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