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世的炕上家具中,炕桌数量众多,其他器型比较少见。当得知黄花梨小架格为炕上用具后,65厘米的整体高度便显得合情合理。还有,架格在炕上使用,下面两层处于显眼的位置,其格板也采用珍贵的黄花梨料,或许与此有关。
除此之外,架格着重装饰的部分,由中间一层开始。细圆横、竖材攒成长方框,中夹如意头卡子花,两侧各一、后框两枚,组成左右及背面的三围式栏杆。
及至下层,攒接栏杆结构和工艺保持不变,唯将卡子花从如意头换成双套环。卡子花外形个个饱满、流畅,上下的改动使素静的形态变得活泼起来。
作为陈设书籍、杂件的中、下两层,三面栏杆围挡的同时,也将格板上玩物的参差不齐遮掩起来,栏杆中间的卡子花成了吸睛的焦点。从细节图上可以看出如意云头的别致、精美和古代匠师的不凡工手。
格板下设穿带两根,即起支撑作用又防止板面变形。穿带与抹头同宽,制作规范,并未因位置隐蔽而偷工减料。底部一改牙头牙板的常规,安罗锅枨形牙条,与横、顺枨相抵。牙条粗硕,几乎与边抹立面相近,这样不仅可承放重物,还增加了架格稳固结实的厚重感。
这只明末清初黄花梨二层炕架,长75宽38高65厘米。过去大户人家的炕上精品,现代家居陈设中的雅物,无论是摆在电视机前还是靠墙单放,独一无二的器型都会带来清新变化的感觉。三年前,黄花梨小架格以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