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雅安是入藏的必经之道,汽车穿过雨雾迷蒙的青衣江大峡谷,翻越海拔米的二郎山,阴霾的天气一扫而光。进入“跑马溜溜”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在以“情歌”著称的跑马山下,蓝天,白云,阳光!高原特有的风扑打在我的脸上,唯一的感觉:痛!但是却很温暖。时不时地有一两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出现在我们面前,穿着漂亮的藏族服装,顶着满头的“小辫”,特别可爱。在这里,藏人汉化的痕迹特别明显,越往里走,汉人越来越少,我们这几个汉人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
汽车翻山越岭,在海拔米的折多山垭口上停了下来,风特别大,每走一步都特别难。在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座白塔,遍地的玛尼堆,翻飞的经幡围成了三角形,在皑皑白雪中特别的醒目,——藏区的信徒们把发自内心的祈愿用最原始的方式堆积了起来,代表着圣洁、神奇;行驶在国道新都桥段,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景象:欲落还落的白桦树,五彩斑斓的原生灌木丛,古朴的藏区民风,汽车仿佛穿行在一幅美丽的绘画长卷中,于是这里便有了“摄影天堂”的美誉。
星星点点的牦牛陪伴我们进入了塔公草原,也许是季节的缘故,此时的草原显得有些荒凉,遍地黄草。就在这时,我看到了雪山!上天总是公平的,初冬时节,就算看不到开满遍地野花的草原,也可以看到终年不化的雪山。绵延万里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这,应该也算是藏区一道特别的风景吧。
“高处不胜寒”。高原寒冷的空气,夹杂着干燥的灰尘,狠狠地侵犯着我的鼻子,于是,我选择了沉默。渐渐的,路况越来越差,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的身体就像装上了时下最流行的高频震动减肥机器一样,前后、左右、上下,“乱震”。于是,我放低了身体,紧贴着靠背,用膝盖抵住前排的座位,直到最后,我决定把眼睛也闭上。脑袋一片空白。
汽车终于在道孚停下来,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我的头昏得厉害,耳朵嗡嗡地响,身体象灌了铅似的特别重,那感觉就像地狱!然后我就眼前一黑,倒在地上。高原,让我第一次体验了昏倒的感觉,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第二天大清早,我们迎着太阳上路了。在颠簸的柏油路上,我们体验了一个特别的日出,真正的日月同辉。以前曾经看过一篇随感,有人形容白玉的光线,觉得那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当时我无法理解,现在我终于感受到了,白玉的阳光,既让人充满希望,又让人感觉窒息。白玉,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一路上,四四方方的民居稀稀拉拉地散布着,高山上、草地上、河谷下,小小的窗户,高高的土墙角,色彩斑斓的图案。依然是牦牛做伴,依然是损毁严重的公路。有了第一次昏倒的体验,我也不再多言,就让眼睛决定一切吧。
白玉,用心来旅行
进入高尔士山、弯子尖山、卡子拉山、海子山等众多雪山围绕的毛娅草原,我们便真正进入白玉地界。白玉,是藏语译音,在藏语中,白,即吉祥圣德,玉,即地方地域。白玉四周环山,在藏人们看来,这是吉祥、圣德的好地方,故取名“吉祥圣德的地方”。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景”,有了这样的描述,我便特别留意白玉的山。汽车一直在海拔多米的环山路上行驶,像螺旋一样,一圈又一圈,似乎终点就在山顶,却怎么也到不了山顶。在汽车里看山,觉得那山不是山,“土包”一个接一个,却看不到底,到处都是雪,光线特别明亮。翻过雪山,那山便是山了,时而雄伟,时而险峻,时而怪石嶙峋,时而奇峰凸起,每过一个弯道就是一个风景,山上成片成片的森林,山下的野杏树、野桃树,五颜六色的叶子还隐隐透着点点秋天的气息,特别好看。
在海拔米的海子山的雪峰坳里,有两汪海子静静地躺在国道边,为这冰雪雕蚀的穿空乱石平添了几分灵气。蔚蓝的天空,裸露的山石衬以碧蓝的海水,如此奇特的搭配,却渲染出了一种无以伦比的和谐之美。拉龙错(藏:海子)是白玉最大的淡水湖泊,据说拉龙错里有一只美丽的海怪,于是我飞快地跑向海子,结果,没有结果!蓦的,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群野鸭子,在海子中间游水嬉戏,其乐融融也。又听说在离拉龙错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温泉。很轻松的,我们找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泉眼,泉水从鹅黄色的小孔里冒出来,汩汩做响,还散着热气,对于我们这些经过了长途跋涉,尽管内心滚烫,但是四肢麻木的冰人来说,把手泡在60度左右的温泉里,如同住在四星级宾馆一样幸福,恨不得把衣服脱了跳下去。
离开了美丽的拉龙错,白玉的山山水水也越发清晰了。
曾经有人告诉我,“原始的东西都具有灵性”。白玉的水就是这样,跳跃、灵动,永不停歇。是水,养育了这一方土地。白玉的水,更缔造了奇妙的滴水岩、美丽的珍珠错。滴水岩在当地又名“扎卡曲”,传说是格萨尔王妃珠姆的行宫,珠姆王妃在此梳头,将头发扔到了山上,从而长出了茂密的森林,滴水岩也因此长流不息。站在滴水岩下,透过水帘,阳光在大山里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彩虹,七彩斑斓。夏季的滴水岩,是瀑布;冬天的滴水岩,是水帘,一抹水从突出的山岩上流下来,溅起万千水珠,在阳光下晶莹体透,故又名曰:珠帘玉瀑。
土生土长在白玉的护林人告诉我,火龙沟里有一汪乳白色的海子,象珍珠一样镶嵌在翠绿的大山里,但是我始终没能看到美丽的钙化湖泊,我想,也许她应该和大白兔奶糖一样浓郁,甜美吧。
美丽的原始森林是白玉的又一笔财富。走在南渠的“绿色走廊”上,公里的原生圆柏林,郁郁葱葱的林海,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哪里找得到冬天的痕迹?抬起头,透过丝丝阳光,树枝上挂着了一些不知名的东西,一丛一丛地,就像姑娘的头发,风一吹,更添柔和妩媚。林间小溪蜿蜒曲折,溪水清澈见底,丁冬有声,不经意地看到溪边石缝里的冰块,摸摸冰冷的鼻子,才感觉到了点冬天的味道。全身放松,伸开双臂,大口地呼吸,给身体作个“SPA”。顿时,清新的空气夹杂着点点冷风侵袭而来,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特别舒服!
逛一天寺庙,做一次喇嘛
嘎拖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宁玛派六大寺院之一。沿着狭窄的盘山路盘旋而上,一路都是前往寺庙朝拜的教徒。在山脚下,远远地就能看到寺院的轮廓,坐落在多尼山山腰上,地势险要,构造奇特,建筑雄伟。进到寺庙里,觉得天空特别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云彩.刚好赶上寺庙准备做早课,喇嘛们都出来了,聚集在空地上晒太阳,长袍裹身,神情淡定,大红色的僧尼袍,一片一片的,衬着阳光,特别夺目。
嘎拖寺里摆放着一块天然石,石上自然形成了一处痕迹,形同英语字母“x”(藏:嘎),据说凡是触摸过这块石头的人都会有好的运气,嘎拖寺也因此得名。在嘎拖寺,还收藏了一个特殊的物体,形状如钵,直径约20cm,喇嘛们称它为:藏阿汝卓(藏音),近看跟钵并无不同,但是,当喇嘛用胶棒沿着沿壁轻轻旋转的时候,“翁翁”之声顿响,振聋发聩,久久不绝,堪称嘎拖一奇。嘎拖寺还有一奇,便是每年藏历6月11日举行的“晒佛”仪式。在大殿里,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如来唐卡画,画高70米,宽40米,纯手工刻画而成,手工精致,造型精美,形象栩栩如生。据说每逢晒佛,20多个喇嘛一起将唐卡画抬出去,从山上一直展开,巨大的画布覆盖了大片山头,非常壮观,前来朝拜的教徒信众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下山的时候,我想到了人的信仰,信仰的力量。佛教在白玉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人们的心里根深柢固地存在了那么久,也许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是信仰带给了人们希望,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