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为清早期的黄花梨扇面形矮梳背椅成对,长60宽46高75厘米,直棂靠背矮小,仅占总高的三分之一,主要结构及装饰集中在座面以下。
椅盘下施双枨,其一紧贴边抹底面,其二间隔两三寸不等的距离,格肩竖两根矮老隔为三部分。
正面空当中各安一枚方形中空的卡子花,四角切去,断面圆形,不为承重,主要是装饰目的。
姑且称之为卡子花的长方构件一木整挖而出,以栽榫和四周连接,竹器上常见这样的造型。
枨下安券口牙子,并非一般的板材攒接,而用三段圆材拼成,末端交代在管脚枨上。
侧面和背面的第二枨安装位置较高,卡子花省去,券口牙子随之上移,和正面区别开来,体现出差异。
腿足下端安管脚枨,前三面内凹,背面外凸,形状随椅盘变化,保持上下统一。
管脚枨表面高出,绕腿足而过,采用裹腿做工艺,同样是模仿竹器的造法。
枨子立面还劈料造,双混面宽厚饱满,和椅盘边抹相呼应。
前枨表面削成斜坡,这样踩踏会更舒适一些。接下来的问题是,裹腿做榫卯靠外且较为单薄,能承受得了腿脚的分量吗?
的确,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裹腿做双枨出榫,通常情况下卯眼离外表很近,榫头也窄细,构造如图所示。
为此,古代匠师刻意加大了用料尺寸,管脚枨几乎和腿足般粗细。如此一来,两头出榫的位置可以更加靠里,同时也就会结实一些。
黄花梨扇面形矮梳背椅一对,估价至万元,您猜猜结果如何?a)流拍,b),c),d)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