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可能是缺乏物权意识,家长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图片为锦鲤妈咪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慢慢浮现,很多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一些行为,可能对他们未来造成的巨大影响。

“我不是小偷!”

杨女士有一个四岁的女儿,最近女儿刚上幼儿园,杨女士担心得不行,一边害怕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一边又害怕女儿融入不了幼儿园的氛围。

这天杨女士正在工作,突然接到了女儿老师的电话,杨女士很是不解,老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打来电话,赶忙跑出办公室接了电话。

老师在电话里跟杨女士寒暄了一下,然后就跟杨女士说了女儿在学校的情况。令杨女士没想到的是,老师给她打电话,并不是因为女儿受了欺负,而是女儿有点小问题。

据老师所说,在午休的时候,老师按照惯例给孩子们准备家长带的小毛毯,结果却在女儿的小柜子里,发现了很多其他同学的东西,有橡皮、小卡子等等。这些全部被女儿藏在在柜子的小角落,老师想问女儿怎么回事,结果却被其他的同学看到了。

丢失东西的小孩子们,立刻把杨女士的女儿当作了小偷,一口一个小偷地跟在她后面喊,小孩子伤心极了。如果可以的话,老师还是希望杨女士现在能过来把孩子接回家,缓解情绪。

听着老师说的话,杨女士又是羞愧又是愤怒,表示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没想到老师听到杨女士的话,却是表示不赞同,她告诉杨女士,孩子这种做法并不是小偷行径,只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有差异,让杨女士一定要好好地给孩子说明,这种行为的错误性。

回到家后,杨女士向女儿询问今天发生的事情,女儿低着头沉默不语的时候,一边实在耐不住气的杨女士开口说道:“你知道你这种行为是小偷做的吗?”。听到妈妈的话,女儿突然红着眼睛,对这妈妈大喊:“我不是小偷!”喊完就哭着跑回了房间。

其实很多家长在面对杨女士这样的情况时,大部分都会因为孩子的“偷窃”行为而感到愤怒,从而导致情绪激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暴力,无论是语言暴力还是行为暴力。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对于孩子来说,拿别人的东西并不是成年人心中的偷窃行为。大部分的孩子,还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其实是错误的。他们之所以会拿别人的东西,其实还是出于这些心理。

“偷东西”的孩子的心理

第一,自己真的非常喜欢

对于孩子来说,她们还不能够正确地理解什么叫做“别人的所有物”。也因此,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她们会想要据为己有,这种想法其实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

第二,自己求而不得

越是得不到的就会越喜欢,这个道理成年人都应该懂得。而这种思想其实从我们有自我意识开始,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心中了,也属于人类的劣根性,是无法更改的。

求而不得的东西反而会增加人想要拥有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包爸爸妈妈不许吃的零食,或者爸爸妈妈不给买的玩具,这些都会引起孩子偷拿的这种想法。

第三,单纯地害怕失去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其他人给予她们东西之后,如果她们对这个东西爱不释手,那么他们就会把它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其实这就是因为孩子害怕失去这个东西,所以有些孩子,会做出将朋友借给自己的东西藏起来的行为。

为什么孩子会“偷”?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非常简单的,以下几种就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家长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就能起到作用。

1,孩子没有归属意识

正如前文所说的,很多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这个东西是“别人的所有物”。当东西移交到自己手里时,她们就会觉得这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2,家长平日对孩子的物质要求,过于满足或者过于不满足

其实这两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可能引起这个问题。过于满足,会让孩子觉得占有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过于不满足,又会让孩子出现求而不得的心理。

3,孩子太自私

这应该是很多家长在教育独生子女时,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孩子不懂得分享,过于自私,只想要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家长们只要好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还是可以扭转孩子的想法。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家长们在平日的教育中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所属权的问题

首先最主要的,当然是教会孩子理解什么叫做东西的所属权,也就是“物权意识”。最好是让孩子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这个问题,有了代入感,孩子理解起来也会更简单。

2,让孩子学会分享,避免自私

很多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自私,因为在孩子得到的教育中,并没有分享的重要性。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宠爱,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全世界都应该是围着自己转的。

3,掌握孩子的满足度

说到这个相信家长们都能够理解了,都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很多的家长总是喜欢将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鼓励孩子学习。这种方式其实是可以的,但是也不适用于全部的情况。

家长们需要适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答应了孩子的也要尽力去做到。

而一旦发生了如杨女士家中的情况一样的事情,家长们也不能直接冲孩子发火,不要想着使用暴力教育解决所有问题。

家长这样做,才能将偷的问题“除根”

1,先了解孩子这样做的背后原因

家长不要直接对孩子发火,而应该耐心地向孩子了解前因后果。大部分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使用暴力的手段,教育的目的能否达到不一定,但是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阴影。

2,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孩子这种行为的错误

了解事情经过之后,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又加深了一遍记忆,家长在这个时候教育孩子,孩子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3,让孩子换位思考,站在东西丢失的人的立场

这个相信不用多说了,很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不开心?”其实这就是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了。

家长应该做的反思

很多的家长在一听到自己的孩子偷东西时,都会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骂一顿。其实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们也忽略了一点,孩子们的作为,是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那么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需要反思的自然也不止是孩子,家长同样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平日的教育方式。

不能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所以才教育孩子这些行为的错误性,而是应该在一开始,就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总是有很多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犯错之后,不是想着为孩子遮遮掩掩,就是想着把自己撇清。

有些人在面对外人的询问时,甚至会说出“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变成这样”之类的话,但是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家长真的不知道吗?其实不过是因为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罢了,只是很多的家长不敢,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宁愿相信是自己的孩子有问题。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