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这位74岁老人把退休生活活成了一团

初见夏维斌,一问年龄,确实不像74岁的人,说到这他哈哈大笑:“这么说吧,他们能猜到‘65(岁)’的就已经算是‘胆子很大’了……”边说边挺直上身,“刷刷”几步标准的“军步”,这可是多年军营生涯打下的“底子”。

在年退休之后,曾任盐山县公安局副局长的夏维斌,也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扇大门。他活得真实、充实、厚实,既为这个社会、为别人做着什么,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满足。

“老夏”退休,开启新生活

夏维斌是土生土长的盐山人。19岁,他参军入伍。17年的军旅生涯,给他打下了鲜明的“军人”烙印,有些东西也如同渗入血液当中,这一辈子也改不了了,比如说话大声,比如豪爽的性格,比如喜欢拿自己开个玩笑:“哪个‘斌’?当然是‘文武斌’,因为咱文武双全嘛!哈哈……”

复员后进入盐山县公安局工作,作为副局长,他几乎主管过所有的公安工作,一直工作到年,夏维斌退休了。

很多人退休后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心理上难免有些落差。但对夏维斌而言,一切都似乎“无缝对接”。对于闲不住的他来说,退休,只是自己换了一个舞台而已。

就是从那时起,夏维斌开始了自己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不断给自己“找事做”,而且做的事越多,“引来的事”就越多,如同滚雪球一样,他的时间很快就被法制宣传教育、拍微电影、组织文艺活动、投身公益行动等等一点点填满了。

夏维斌将这总结为两个字,“心态”。一个心态是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什么领导干部,本来就没架子,那还谈何“有落差”?另一个心态就是在生活中多看阳光、积极的一面,就像他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今年全家过年聚会时的“点评”了,当一大家子齐聚一起的时候,他要点评一下每个人这一年来的收获,结果他沉下心一想,嘿,净是好事啊!有考上高校的,有评上高职的,无论是上学的还是上班的,大家都在努力啊!

就是本着这样的心态,“老夏”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成为坚定的“法制宣传员”

也许是跟自己从事的公安工作有关,夏维斌尤其在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他多年的工作中,他见了太多太多让人心生感慨甚至是痛惜的案例。所以,退休以后,一切都顺理成章,夏维斌加入到盐山县关工委的工作当中,后来还成为关工委副主任,法制宣传教育,成为他重要的一项“功课”。他的“主战场”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针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宣传,从源头上避免那些因为冲动或无知而造成的悲剧;另一个是社会,主要针对在监狱服刑或监外执行人员,帮助他们剖析自己走上“人生弯路”的原因,用法律、亲情来唤醒他们,引导他们走向人生的正途。

这些年,夏维斌不知跑了多少所中小学校。从县城到乡村,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这些学校里做了多少场法制教育报告。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创新普法教育的模式,除了“常规动作”之外,他还突破性地引入了微电影的拍摄。

微电影,取材都是身边人、身边事,这些真实的案例经过艺术创作之后呈现出巨大的感染力,让夏维斌的法制宣传一下子有了更加广大的影响力,因为可以上网啊!针对校园欺凌,他和朋友们创作了微电影《凋谢》,在沧州全市的学校进行了播放,而且在网上点击量也很高。通过与服刑人员座谈、走访,他掌握到一个鲜活的案例,最后拍成了微电影《忏悔》,讲的是一个农村年轻人,在酒后因为冲动而伤人,给家庭,给孩子所造成的伤害……

微电影,让夏维斌的讲座有了更鲜活、更形象的抓手。他的法制宣传效果,也通过网络传播而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抢救性记录“红色记忆”

在长期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夏维斌也深切地感受到为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多么重要。如何让这样的教育入脑入心,真正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经过探讨,夏维斌决定深入挖掘当地鲜活的“红色教育”题材,他将突破口,定为了抢救性记录当地革命老兵的“烽火记忆”。

之所以说是“抢救性记录”,是因为这些老人年事已高,年统计的时候,尚有18位老兵健在。到年7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1位。盐山是革命老区,这些老人身上,都蕴藏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于是,夏维斌和他的朋友们,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寻访,拍摄制作了《共和国脊梁》。这是一次交织着震撼与泪水的寻访。在老兵张元庆家里,老人家说起自己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两次子弹打在了背包上,甚至有一次强大的冲击力将他“冲”倒。还有一次和连长被敌人包围在一个农户里,不投降,只能突围。二人猛地拉开门甩出手榴弹,趁机往外冲,只觉得子弹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但万幸竟然冲出来了。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是一发炮弹打过来,身上的背包整个儿被炸飞了,张元庆全身已是血肉模糊。战友一摸,还有气儿!立即背起来就跑。当时缺医少药,张元庆全身中了34块弹片,脊梁骨骨折,结果这么严重的伤,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从那时起,他的前胸、后背,都被打上了“卡子”……

在老人家里,寻访的这几个人无不热泪滚滚。在以后进学校做报告时,夏维斌结合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进行“红色教育”,取得了全场震撼的教育效果。

文艺演出、公益活动,都少不了老夏的身影

夏维斌是个喜欢“乐呵儿”的人。在公园里,他很快就带动起一支队伍来,这支队伍足有多人,包含了健走、武术、跳舞、秧歌、唱歌、京剧、抖空竹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很快,夏维斌又利用自己的热心肠和组织能力,发动起全县49支文艺演出队伍,这些队伍既有村上的,也有社区的,他和这些队伍的“队长”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群,及时调集演出资源,发布演出信息。

夏维斌不仅成为这些文艺演出团队的“总调度”,他还走上前台,在多个活动中担任主持人。组织文艺活动,不仅仅是因为老夏喜欢热闹,更是出于一份对宣传效果的考虑:很多时候,借助这些文艺演出,可以吸引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