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但是,经济利益驱使城市建设规划单元,导致了如今这样无趣的千城一面,人们走过曾经熟悉的街道已很难再见儿时或少年时的样子,仿佛身处异乡的街巷。冯骥才说:“民间文化是藏在我们心底的最本真的东西。”是的,唯有乡村仍守护着最后的乡愁。庄河民宅是辽南建筑的一脉,辽南建筑是胶东建筑的支流。今天,我们透过一些散落在庄河乡间的民宅,又触摸到了温馨丰厚的文化之美。
你看,漫步庄河下街能见到被俗称为马头墙的徽派封火墙。建筑如人一样,也有南来北往的迁徙史,它应该是建筑文化迁徙的见证。明朝开国之初,即宣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实施这项使命的人多是朱元璋的嫡系,朱元璋是安徽人,朱元璋手下的将军们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汤和、郭英等等大都是安徽人,他们的嫡系部队也大都是安徽人,这些安徽人奉命到胶东戍边,慢慢地融入当地乡土,并把他们的家乡文化融合到胶东文化中,如马头墙。数百年后,马头墙又随着闯关东的人流被建在了北国的庄河。
庄河民宅,房屋的主体是石材、砖木,屋顶是瓦草。说起来,使用苫草屋顶其实很科学,在没有现代材料之时,它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因而使得房屋冬暖夏凉,让住在里面的人比较舒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虽然庄河民宅承袭胶东建筑之源,也不完全相同,它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做了适宜的改进,令其有了归属感。你看,庄河民宅的墙体与胶东民宅的墙体相比明显要更厚实些,这是气候条件使然,所以有人说胶东建筑细腻,辽南建筑粗犷。虽然做了这样或那样的改变,庄河民宅依然表现了儒家所推崇的礼让、和谐、秩序、规则,同时,也表现了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如选址“顺其自然”,选材“就地取材”,这些也与管子所倡导的“因天材,就地利”的建设思想暗合。
门为五祀之首,中国建筑格外重视门,庄河民宅也是如此,有蛮子门,有如意门,有随墙门。在一些人家的大门之外,还有驱鬼辟邪的镇宅石——泰山石敢当。这是古老的民俗崇拜。富人润屋,贫土结庐,皆由墙壁始。自古以来,润在墙壁上的文化也多了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瓦有瓦的文化,木有木的文化,土有土的文化,石有石的文化。瓦当,人们赋予了它灵动的纹饰,逐渐发展为如意滴水。后来,有人把它发展为风雅文化。建筑的风雅文化,以纹饰唯美。你看这座庄河民宅,翘脊之下的山墙上刻画着令人匪夷所思的莲花纹。秦汉瓦当中已经有植物纹,六朝时期佛教传入,莲花纹常见瓦当之中,唐代有了发展,它的寓意是纯洁高贵,吉祥如意。民间,若是莲花之旁有一条鱼游过,它的寓意是“连年有余”;若是有一个儿童相伴,它的寓意是“连生子理”,指香火旺盛。这座老宅是进士第,它的寓意更耐人寻味,“莲”谐音“廉”,这是说他要做廉洁公正的人。
再看这座钱庄建筑上的牡丹纹饰。洛阳牡丹甲天下,唯有菏泽相媲美。牡丹纹饰始于唐,那时,牡丹纹的寓意是“天下一统,吉祥和谐”。到了北宋,它成为富贵之花,寓意也发生了改变,而且至今仍在使用——幸福美好,繁荣昌盛。
请看,这栋武举人旧居的纹饰——“鲤鱼跃龙门”,龙头鱼身,龙嘴在吸水,而且有其渐变的影像。文化之美,不言而喻,人们有的只是感怀与赞叹。
如果说屋顶是建筑的头颅,那么窗户则是建筑的眼睛。中国窗户,样式繁多,日本著名建筑师伊东忠太说,他曾在中国某一个地方发现了多种窗户,若是走遍中国搜集,恐怕会超过种。庄河民宅窗户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你看,这个横着的窗户,样式精巧,做工精湛,它的学名叫卡子花饰横披窗棂。
你再看,这个环环相扣的窗户,它的学名叫步步锦窗棂,步步紧逼,步步为营,一个个长短不一的横、竖棂,有规律有节奏地组合成不同形状。它的寓意是“步步高升,前程似锦”。这种令人感觉惊艳的窗棂是宋朝匠人的智慧结晶。私以为,宋文化之于中国,犹如文艺复兴之于欧洲。宋是一个被低估的朝代。多年前的宋尚可以重逢,是因为文化之美能穿越时空。虽然你和我身处当代,仍然能感觉到宋代的魅力,虽然你和我身处大连,亦能感觉到庄河的纹饰之美。交通广播《文艺大连》庄河风土:你还记得这些野菜吗?《庄河风土记》正式出版:献给天南地北的庄河人大连文化探源:庄河瓦当之美大连最美古镇:青堆子最美山水大连:庄河处处红海滩岁月大连(3)青堆子妈祖庙,海洋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