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有三大山脉:岷山山脉、龙门山脉、邛崃山脉。其中邛崃山脉雪岭绵延不断,由众多雪山组成,从北到南有鹧鸪山、虹桥山、梦笔山、夹金山、以及四姑娘山等,这些雪山的平均海拔都在米以上,其中四姑娘山主峰为米。而这几座山中也只有四姑娘山的名气最大,旅游开发最为成熟。
四姑娘山风景区是由一山三沟组成,分别是四姑娘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对于登山者、徒步者以及户外摄影爱好者而言,四姑娘山是天堂和迷宫的存在,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在两次进入四姑娘山,登山与徒步穿越的过程里,令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长坪沟的徒步穿越(徒步长坪沟+翻越卡子沟+抵达毕棚沟),虽然可以选择骑马,但负重前行的经历让我收获颇多。
长坪沟全长29公里,沟内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独特的嘉绒藏族民族风情,当然在原始高山林木之间还有许多古迹遗址,只是少有游客会知道清代乾隆年间,清朝廷两次征战金川曾在此厮杀。虽然战场遗址已经踪迹难寻,但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剑影与炮声。
穿越长坪沟之前,首先是要去景区户外管理中心报备的,游客不可擅自背着帐篷或其他装备就进入里面进行徒步夜宿攀登,而且保险和向导是强制性的,这不仅是游客人身安全考虑,也是为了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尽管四姑娘山风景区已经是十分成熟,景区设备也较为完善,但地处高寒,无法掌握的天气变化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依旧是一项困难的挑战,即便是对徒步路线相对熟悉的向导也不敢轻易忽视。
但一般情况下,除了对体力有所要求以外,长坪沟的穿越并没有太大难度,只要有向导带路并听从向导安排,通常是不会出现意外的。即便是我们凌晨两三点翻越卡子沟,突遇大雪也能够照常完成计划。
在翻越卡子沟之前,徒步长坪沟的那一段路是相当精美的,虽然全程只有29公里,但由于负重加上对环境的陌生,沼泽地与草地的辨认以及未整顿的原始山路等等,这些都不可避免的阻碍了双脚前进的速度,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沿途风景的留念。
入景区后,一开始是有古柏幽道、喇嘛寺、干海子及高数十米的飞瀑,接着山林渐渐原始。入秋后的长坪沟赤桦与红枫竞艳,历经沧桑的翠柏青松更是郁郁葱葱,教人跟不上向导的步伐,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风光中。
高山拔地而起,秋日色彩渲染,周边林木犹如油画一般。一旦进入了长坪沟腹地,游客的身影明显减少,眼前出现的大多是徒步穿越的驴友,可即便如此仍是感觉天地之间的空旷。每年进入长坪沟徒步穿越的游客不少,七八月是四姑娘山风景区的最佳旅游季节,满山鲜花盛,繁花似锦,也是摄影师容易出片的季节。
但在我看来,秋季最好。虽然气温低,还会碰到雨雪天,比如在卡子沟山脚下露宿一夜之后,大雪就覆盖了整个大地,本身光秃秃的卡子沟也变成了一座雪山,爬了三个多小时抵达垭口的时候,眼前的雪景就如梦境一般。
尤其是当云雾缭绕慢慢遮掩一部分景色的时候,眼前的山顿时如海市蜃楼。但在晴天的时候,这秋日里的风光不论是谁也是难以媲美。
当然令我记忆深刻不仅仅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在徒步穿越期间,手机变成一块砖头塞入背包,令我身心完全融入自然当中,当远处雪山近处林海与湖泊、草地相辉映的时候,疲倦的灵魂得以解压与释放。每当晚上扎营露宿与领队一起准备晚饭的时候,也是我最惬意的时刻。
尽管饭菜简单,但热乎乎的一顿饭缓解了一整天的劳累之后,与领队之间的闲聊也变得那么舒适,自在。原来放下手机,发现这久违的轻松快乐竟然是与陌生人聊天。
穿越长坪沟一般需要3天时间,睡袋帐篷可以在景区租凭,但最好是自己准备,如果怕背负不了,可以在找向导的时候再准备一匹马,虽然向导会自己带马,但他的马一般是为了驮装备的,比如大的帐篷,他自己所用的睡袋,以及锅具小型煤气罐和每天食材等等。
但如果重量超负的话,一匹马是难以承受的,因此需要花钱另准备一匹马,甚至再找一个向导。但注意的是,在第三天凌晨翻越卡子沟的时候,属于自己的装备都得自己背了。所以在出发之前就要准备好必需品,能不带的就不要塞进背包,更不要高估自己的体能,除非是你一个户外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