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明清家具最主要的工艺特点想必许多木友都心里有数,明清家具是由一个个单独的构件通过榫卯结合而成的,除了一些特殊的可动性家具,比如交杌的连接部位会采用铜轴钉,以及一些软屉家具的面会采用藤绳丝线编制连接,其余一般多是直接采用榫卯结构,那由于明清家具种类繁多构件也是一时之间没法全部解释清楚,今天就来单独看某个部位的构件。
罗锅枨与矮老罗锅枨与矮老有没有细心的木友发现很多无束腰的明清家具都是不用牙条的,虽然没有牙条但是会在牙条的那个位置用罗锅枨或者直枨替代,但这样做还是太过单调,这时一般会在罗锅枨或者直枨上面加个构件,以前老北京的木匠把这个加装的叫做“矮老”。
矮老矮老外形看起来就是短柱,这个构件追溯更远其实早在辽金时期就有了,那会的家具已经出现并开始流行用矮老这种构件,不过古代的时候可不是叫“矮老”而是叫“侏儒柱”的名字,直到清代,《匠作则例》一书中又把矮老称作“折柱”和“童柱”。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侏儒、童、矮的意思都是指短,所以这种构件如今被叫作矮老也是理所当然。
双套环卡子花如意云头纹卡子花矮老这个构件其实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卡子花其实就是外表比较装饰化的矮老,用雕花的木块来替代短柱,形状一般有方胜、卷草、云头、玉璧、铜钱、花卉、双套环等,同样能起到支撑和稳固四周构件的作用。明清家具上一个小小的构件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信息量,所以王世襄老先生也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求知有途径,无奈老难行”一文中对于日新月异古典家具文化发掘的求知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