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一个三面环海的美丽小岛。被列为振兴俄罗斯造船业的重点项目红星造船厂便位于海参崴东部的大卡缅。当下,9月的红星造船厂内正显得格外繁忙,由山东电建一公司所属山东丰汇设备技术公司自主研制的8台超大型门架行走式塔式起重机正在这里紧张有序地安装中。
该批塔机刷新了国产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单次批量出口记录,彰显了中国电建集团起重装备研制新水平,展现了公司大型装备制造技术的综合实力。
看着眼前8台屹立在各自“岗位”上蓄势待发的塔机巨人,想起它们从制造到走出国门的一路艰辛,负责安装的山东一建俄罗斯塔机项目部副经理吴荣土的脸上终于露出些许微笑……
当之无愧的“头号工程”
由设备技术公司承接的俄罗斯塔机项目,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海参崴附近的船厂码头,包括干船坞所用的4台行走式塔机,以及舾装码头用的4台行走式塔机。
该项目塔机的起升高度达75米,臂长达90米,可适应零下40℃的超低温环境及抵抗超过14级台风。其产品服役环境差,操作现场复杂,挑战前所未有。然而艰难不止于此。
项目的中标一波三折、命运多舛。从项目的漫长跟踪,到数次提资,到国内公开竞标,再到最后的合同签订,项目团队人员辗转上海和俄罗斯之间,历经茫然无措、充满希望、跌入冰谷、柳暗花明、背水一战、峰回路转等多个阶段。
作为中国电建集团装备研究院起重研究所、山东省塔式起重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塔式起重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整机试验基地的山东丰汇设备技术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项目终于落地。
之于项目、之于公司的发展,8台塔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业主要求,项目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期望高、责任大。项目伊始就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设备技术公司经理刘国生更是将俄罗斯塔机项目视作决定公司发展生死存亡的“头号工程”。
为保证项目顺利履约,设备技术公司第一时间召开了俄罗斯塔机项目启动会,成立项目部,对项目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策划,加强组织协调,挑选精兵干将投入施工,并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专业标准的执行,全力确保项目安全、优质、按期完成。
时间就是命令。为保证产品品质和履约进度,设备技术公司全体人员“启动5+2”、“白加黑”工作模式,生产系统全速运转,向既定目标发起进攻,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决战。
迅速集结、满怀信心,俄罗斯塔机项目在万众瞩目下起航。
艰苦卓绝的“履约挑战”
随之,超低温的技术难点、史无前例的巨大制作量接踵而来,挑战着技术和生产人员的能力底线。
与以往常规的塔机不同,俄罗斯海参崴塔机项目8台大型门架行走式塔机用于俄罗斯极寒地区的低温环境,对塔机的耐寒性要求极高。而普通钢材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犹如玻璃一样脆弱。常温工作环境(-10℃—+40℃)下使用的起重机根本无法在在恶劣的低温环境正常使用。如何保证塔机在极寒温度下的正常运转,成为首要难题。
无数个夜晚,灯火通明。设计思路被兴高采烈地提出,被小心翼翼地论证,被唇枪舌战地辩论,最终被毅然决然地否定。无数次从兴奋到失落,技术人员承受着内心巨大的落差,演绎着一场“论证”与“低温”的博弈。
无数个通宵达旦的论证,他们终于攻破了耐低温结构设计、机构选型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低温钢材及结构焊接技术、整机保养维护等方面的难点,一举攻克-40℃极寒环境塔式起重机运行难题,同时特别开发了整机低温润滑保养系统,有效保证起重机在极寒环境下的正常作业,并针对复杂的现场环境,创新性地设计了针对复杂空间的三维动态监测防碰撞技术,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群塔作业。
又一次,俄罗斯业主对公司的技术实力刮目相看。
紧接着,就是高温酷暑的考验。紧张的制作工期,庞大的生产制作量考验着公司全体生产人员。
别无他选,所有的制作都在车间这个“大蒸笼”里进行。“大蒸笼”里“洗桑拿”,“穿着衣服洗澡”,“生无可恋的痱子之痒”已是他们在这个夏季的主打常态。
可他们无一退缩,依旧坚守阵地,牢牢坚守着“品质、品牌、品位”的产品理念,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注重每一个细节,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全力确保每一个部件的产品质量。
挥汗如雨之下,他们优化了大车行走门架的制作工艺,解决了大车轨道直线度±1mm的车轮运行问题;调整了起重臂小车运行轨道的制作工艺,在接口处增设了凹凸定位芯轴,增加一道二次校正工序,解决了起重臂小车运行轨道接口错台的问题;设计了能兼容FHTTA与FHTTA两种塔机标准节焊接的整体组合工装,解决了塔身标准节互换安装的难题;增设了栏杆固定卡子等多项人性化设计、加宽了部分通道尺寸,使整个设备更符合欧美人体工程学……
就这样,他们战高温、斗酷暑,咬紧牙关,奋力攻坚,朝着履约目标毅然前行。
终于,伴随着90多米高空中来回移动的小跑车发出的声音,FHTTA和FHTTA塔机的型式试验完美结束。
勇于担当,使命必达。这样的担当面前,困难变得微不足道,成绩变得不足为奇。
不同凡响的“国际航行”
由于8台塔机均为超大型塔式起重机,散件众多,运输具有“大、重、多”的特点,如何确保如此巨大、沉重而又冗多的部件安全“航行”至关重要。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几经论证,设备技术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塔式起重机半整机运输的专用转运、运输方案,革新了传统塔式起重机海运过程散件运输的现状,大大节省了达到目的地后的安装时间和工作量,首开大型塔机半整机装船运输先河。
部件集港和半整机组装同步进行。
入冬的上海长兴岛潮汐时间不定,加之船期紧迫,给半整机组装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撸起袖子,他们又开始了与海上潮汐争分夺秒的时间赛。安装行走机构、门架、基础节、加强节、套架、上下承座、回转机构、回转塔身、起重臂及平衡臂。一环紧扣一环,冷冰冰的部件在安装人员娴熟的动作中变得温顺乖巧。平均一周一台塔机的安装速度,他们安全、高效完成了8台塔机半整机组装工作。
此起彼伏的船笛声中,8台FHTT系列超大型门架行走式塔式起重机正式从上海起航前往俄罗斯,通过“德渤3”运输船运至俄罗斯大卡缅港口,即将开启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工作之旅。
“疫”然前行的“出征团”
本应顺利进行的安装工作因为一场疫情戛然而止。安装计划“停摆”,不停的电话联系,得到的结果就一个字,等。
中断的航空,紧迫的工期,严峻的国外疫情,让负责此次安装的吴荣土心里焦灼万分。俄罗斯大卡缅市地处极寒地区,温度变化起伏较大,错过了最佳安装时期,天气逐渐寒冷,安装工作将难上加难。
随着俄罗斯疫情的基本稳定,业主的复工通知终于抵达。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迅速集结,根据相关要求编制了疫情防控出行方案、应急处置预案等相关资料,细化重点要点,优化安装推进计划。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80后的吴荣土和戴立虎成了首批“远征”俄罗斯的前锋。走上机舱的那一刹那,两个与年迈的父母,咿呀学语的孩子告别时都无动于衷的汉子却潮湿了眼眶。亲情总是坚强背后最温柔的牵挂,尚未启程,思念已开始。
然而抵达现场,紧张工期和疫情防控的吃紧斩断了一切思念和顾虑。项目最后的安装阶段,他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给业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杂乱摆放的部件、沟沟壕壕的泥泞地面、尚未铺设的安装轨道,让负责安装的吴荣土和戴立虎心里一片凄凉。现场根本不具备安装条件,而紧迫的工期就在眼前,清理现场迫在眉睫。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开始了与业主、总包方、土建方等各个单位的沟通协调。经过协商,清理场地的工作终于开始进行。
两辆挖掘机、四辆砂土车,一辆压路机,一辆推土机,重新更换石子和沙土的混合体,改进混合比、改进施工技术,热火朝天地干了两周,终于平整了场地,达到塔机转运的场地要求。
“8台塔机的转运时间紧、任务重、毫无经验可供借鉴,对我们施工人员来说前所未有,挑战巨大”吴荣土说,“对此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改进升级转运台车、铺设临时轨道,结合路面承载力测算实施设备加固、优化牵引转运方式、减少转运拆装次数以提高效率。通过不断调整各项措施,确保了转运过程的可控在控。”
事前有准备,事中有控制,为转运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转运历经21天,比计划工期提前3天,单机最多转角次数10次,整机转角达39°,单机最长转运道路余米,单机最大转运重量达t。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一次返工工序,8月28日,8台塔机全部完成转运工作,实现了公司“一次成优”的质量理念。
9月的海参崴是一年当中最美丽和舒服的季节,蔚蓝的天空与湛蓝的大海连成一色,空气温润、落叶成毯,是大自然赋予这个三面环海的小岛最奢华的美丽。然而,塔机安装人员无暇欣赏这迷醉的美丽,他们必须抓住每一个适宜安装的天气,赶在寒冷到来之前完成安装。
砥砺磨匠心,起航展风采。湛蓝天空下,8台亮黄色的行走式塔机屹立在各自的“岗位”上等待着最后的安装工序。不久之后,它们将在异国的码头一展雄风,展示中国电建特种设备制造的匠心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