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梁伟
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颁奖典礼,次仁曲巴穿上了藏族传统服饰——身穿金色镶边的白袍,头戴一顶毡帽。要知道,按照民族传统,只有在盛大节日里,他才会如此穿戴。当次仁曲巴摘掉帽子时,这位33岁的小伙子瞬间显得和年龄有些不符,由于常年在高寒缺氧的普玛江塘投递邮件,次仁曲巴的头发所剩无几。而当他挽起裤腿时,让人颇为心疼,小腿内侧的静脉曲张十分严重,血管凸出有一个柴鸡蛋那么大。
10多年持续奔波在高原,次仁曲巴最为自豪的就是自己从没丢过一封信、一个包裹,他走过的邮路连起来近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带着天使般笑容的他一直腼腆地说,“我的普通话不好,做的事情也很普通,没有什么了不起。”
连接山外的人
在普玛江塘乡政府门口的空地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串醒目的文字:“世界之巅”。乡政府海拔米,牧民居住地平均海拔多米,这意味着普玛江塘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行政乡。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生存条件下,常住人口不足多人,次仁曲巴正是这些牧民中的一员。
那时候的次仁曲巴还有着一头浓密的头发。初中毕业后,他子承父业,开始为村里的三四户牧民放羊,一天能赚30元,在当时也算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但是次仁曲巴却常常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难不成自己要放一辈子的羊,他的儿子再重复同样的人生?
年,一位中国邮政的工作人员问他愿不愿意当邮递员,要知道在这之前,这里从来没有邮递员,人们也从未收到过信。正是为了响应改革开放以来“乡乡通邮”的号召,才有了这样的机遇。能够改变人生,让这个从小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年轻人很是兴奋。没有一丝犹豫,次仁曲巴就成为普玛江塘乡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位邮递员。
就这样,19岁的次仁曲巴成了全乡唯一连接山外的人,也为这个全球海拔最高的行政乡打开了邮路。乡政府所在地海拔比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要高出近米。第一次到这里的人,会形容胸口像压了石头,头疼欲裂。稍一走快,就需要大口喘气,心脏像要蹦出来。刚当邮递员那会儿,次仁曲巴需要骑着自行车爬坡上坎,走遍6个村子。
7年夏天,乡里收到一封来自西藏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收信人住在海拔米的山上。自行车骑不上去,他就推着走。爬到山顶时已接近凌晨,但一家人仍在等待那封录取通知书。为了这些期待,他总是早上6点出门,直到凌晨才在老乡家借宿。
山高路远的邮途、四处分散的村落、五花八门的信件……特殊的工作环境没有影响他的效率。10年来,他投送报纸上百万份,信件将近两万封,包裹也在万件以上,从没有发生过一起误投或漏投的事件,也没有接到任何针对他的投诉。对此,次仁曲巴说,“耐心是唯一的法门,我会仔细看清每封邮件的地址,再按不同村子分类,装进不同的口袋。”
“我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普玛江塘的藏语意思是“世界之巅”,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年平均气温零下7℃。冬季有9个多月,夏季也只有八九摄氏度。城市里不断增加的用工需求吸引着这里的劳动力,有点力气的人都走了。但次仁曲巴一直坚守在这里。翻山越岭把信带到后,这个读过初中的年轻人还要充当“朗读者”和“回信人”。
每年的七八月是高校和中小学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期,也是次仁曲巴最繁忙的时候。年8月,一封寄往当地查布村的录取通知书姗姗来迟。为了不耽误学生报道,次仁曲巴先通过村委会转告其家人,然后骑着摩托车往查布村奔去。村庄海拔高,他又走了一大段路,终于把通知书交到学生手中。
次仁曲巴常说:“只要对乡民有好处,认准了的路,我就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次仁曲巴不只是外出讨生活的人与家庭联系的纽带,还把越来越多的“新鲜玩意”带进闭塞的村庄。年,网购开始风靡,互联网上的卖家第一次接到了海拔多米的订单。那一年,次仁曲巴为这里引进了“淘宝”。在此之前,最近的集市在浪卡子县,搭车往返需要4个多小时。
就这样,这个以放牧为产业的全球海拔最高乡,开始收到全国各地的包裹。从下单到收货,一般需要7天。在次仁曲巴送达的包裹里,最受当地人欢迎的是衣服、洗衣液和可口可乐。而当“双十一”的时候,这里的乡民也会抢购,次仁曲巴笑着说,那时候的邮车就一趟趟拉。多年来,次仁曲巴的代步工具从自行车、摩托车换成了小货车。这个看起来闭塞的村庄,也顺着邮路追赶时代。他是全乡最早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紧接着,十几部次仁曲巴“同款”手机顺着邮路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