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枨是指门两旁所竖的长木柱,以防车过触门。
《说文》中也提到:“枨,杖也。”
而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枨作在家具中具有加固承重的作用,有多种造型分别有:直枨、罗锅枨、霸王枨等等。
直枨:顾名思义,是指直形的枨子。
罗锅枨:中间高两边低的枨子,也叫桥梁枨。
霸王枨:是桌面和腿足常用结构,霸王枨上端连接桌面,下端连接腿足,像一臂擎物把桌面的重量分散到四腿足上。
角牙:安装在家具牙条和腿部相交处,多采用左右对称的角牙形式。
家具术语中有个叫一腿三牙,桌子四腿足每条都和三个牙子相接,故名谓一腿三牙。
从起源上看,古典家具的起源和古建筑中的梁枋结构很是相似。
▲梁枋结构(左)一腿三牙(右)中国传统的结构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栏式,其中和王老先生提到的无束腰、束腰家具相对应。
▲穿斗式(左)无束腰(右)▲抬梁式(左)有束腰(右)无束腰结构分为:直枨、罗锅枨、牙板式结构。
罗锅枨中间高,两头低的一种枨子,一般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
▲直枨来源的建筑枋▲直枨▲罗锅枨来源的建筑枋▲罗锅枨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家具上罗锅枨的建筑中枋的作用和形式的一致性。
如下图A使枨紧紧顶在腿足上,促使腿足和枨形成一个紧固的状态。
古典家具中枨加强腿足间的联结,枨子安得矮一些,越稳定。
但如果枨太低会影响到腿部活动,中间高拱的罗锅枨就解决这个问题。
古代工匠当时设想:
为什么不用短柱将枨子和上面的构件连接起来呢?增加承重的作用。
于是家具上出现了矮老结构,是一种短小的竖枨。
在有束腰家具上,卡子花是从矮老转变改良发展过来的。
古代工匠当时设想:
是不是可以将矮老美化一下,多用在“矮老”的位置使它既起“矮老”的加固作用,又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古代工匠当时设想:
桌几四腿之间可不可以不用构件联结,把桌面和腿足连接起来?
这样不会有枨碍腿,又能将桌面的承重分递到腿足上,霸王枨就这样创造出来。
霸王枨上端托着桌面用销钉固定,和下端腿足榫眼向下扣牢,有空隙位置用木楔垫塞,枨子就被固定住。
枨是一个有意思的构件,不仅能承重,且具有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