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米东区华兴社区组织的义诊活动中,专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为居民免费筛查眼部疾病。(记者宋建华摄)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海滨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和工作队队员在小区安装便民座椅。(社区供图)
推动学用结合解决“急难愁盼”
——乌鲁木齐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新疆网讯(记者宋建华郭军鸽李宁艳盖煜唐红梅马婷王磊)党史学习教育中,乌鲁木齐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始终把落实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学用结合,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干群“面对面
”民意“零距离”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鲁木齐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问民意,了解群众冷暖安危,梳理问题清单,通过接地气、干实事,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通过社区的义诊活动检查出了白内障,在工医院做手术,还获得残联发放的元手术补贴……被眼疾困扰多年的米东区卡子湾片区华兴社区居民王立新说,做手术除了医保兜底外,加上补贴基本就不用自己花钱了,米东区残联驻社区工作队和社区为大家办了一件实打实的贴心事。
米东区残联驻华兴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文学说,社区老年人多,他在走访时发现有些老人患白内障影响视力。于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之后在米东区残联帮助下制定了免费筛查、医院、申请补贴等“一站式”服务方案。
“我们还将白内障手术享补贴的政策推广到全米东区,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杨文学说。
这几日,沙依巴克区卫健委驻和田街片区交通社区工作队正在梳理征集到的民情民意。
91岁的徐佩芬和老伴行动不便,希望社区能协调医护工作者上门为他们检查身体;农机小区居民王月英希望社区能在小区里修一条健身道,方便下楼遛弯……这一条条意见建议,工作队和社区干部们认真梳理、建立台账,明确解决方式、时限等。
“前期,我们挨家挨户征集各族居民对社区服务、小区建设的意见建议,收集他们的困难诉求,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协调解决。”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香爱说,他们成立了一支健康医疗小分队,定期为与徐佩芬有同样需求的老人上门免费体检;农机小区里的健身道也已经修建完毕,现在正在修整草坪,完善周边绿化。
举措“硬碰硬”
点亮“心愿单”
乌鲁木齐市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民生大事来抓,采取过硬有效举措,把“问题清单”变为“销号清单”,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这两天,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东湾村村民马旭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离家近,也稳定,中午还管顿饭。这可多亏了村里引进的新企业。”马旭说。
东湾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征询村民意见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两家涉农企业,既解决村民耕种面临的实际问题,又给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板房沟镇副镇长、东湾村党支部书记鲜瑞说,土地流转给企业,由企业统一种植,村民可以负责种植管理方面的工作,增加收入。目前,村里已经有20多人在企业就业。
最近,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海滨社区的口岸南街3号小区,困扰居民李元的屋顶漏水一事解决了。
海滨社区党总支书记宿莉娜说,海滨社区有21个小区,大都属于老旧小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和工作队通过点亮“心愿单”的方式,走访居民收集民情民意,并成立“心愿服务小组”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回应、解决。针对不同小区的需求,海滨社区为3个漏水的单元屋顶做了防水处理、修补了凹陷的路面、安装了便民座椅、种植了树木等。
成果“实打实”
服务“有机制”
针对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乌鲁木齐市把为群众办实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大力推广“一线工作法”,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甘泉堡经开区税务局把为纳税人办实事融入日常工作,按照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分两批组织了52户新办纳税人和缴费人进行了学堂培训暨“问需会”,现场解决他们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问题,让纳税人懂政策、会实操。
“搭建平台,采取分类辅导、分批授课的方式,最大限度满足新办纳税人的涉税需求,助其规避涉税风险、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甘泉堡经开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春林说,今后将把对新办纳税人培训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将最优的纳税服务落到实处,实现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双赢。
天山区胜利路片区新华南路东社区有60岁以上居民余人。
“我们对社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进行登记,组织志愿者展开服务,做到‘三天一走访、每日有联系’。”天山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驻新华南路东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凌璇说,社区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工作人员、工作队队员和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搭建志愿者与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紧密联系,给予他们切实帮助。
王凌璇说,他们还建立了关爱长效机制,通过志愿者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组织公益组织定期拜访老人等活动关爱老人。
水磨沟区农业农村局驻石人子沟街道涝坝沟村工作队得知该村水井由于水泵水管损坏导致部分村民家中停水后,立即联合村委会实地勘查抢修,为确保抢修进度,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备齐材料,焊接6根18米长的水管,经过大家近一天的努力,供水陆续恢复。
村民卡布勒米吉提·巴巴说,村委会及工作队时刻把居民放在心上,为老百姓办实事,及时修好水井,切实保障了村民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