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我们都要集中力量保障正常供电,随时待命,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五一”前夕,全国劳模、国网安徽电力首席技师周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已经走上铜陵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的岗位,周信忙碌的身影,仍然经常出现在电网检修和社区一线,或核查线路图,或上门为群众服务。
勤快,是周信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3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他干的是抄表员。这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美差”,活儿轻松还有面子。出人意料的是,周信打了份转岗报告,要去爬电线杆。“大家一车出去,使劲干,出身汗,回来冲个澡,爽得很。这才是我向往的工作状态。”后来,周信如愿成为了一名配电线路工。配电网络一端连着高压电网,一端连着用电客户,像毛细血管一样时刻为千家万户输送电能。配电线路工的任务就是维护好配电网络,出现故障立即处理。从此,周信开始了24小时待命、风雨无阻的生活。立电线杆、架变压器和放导线都是重体力活,在城区建设的高峰期,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周信总是冲在最前面,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手脚勤快、不辞辛劳的同时,周信还非常认真细致。日常工作中,他每天都要记日志,每周做小结,每月有汇总,年底再做总结。每逢大工程,他总要亲自到现场勘察画图。每逢新线路启动,也一定要骑车巡线。年,在配网调度系统建设中,他带领同事对铜陵全市范围内多公里的配网线路进行地毯式巡查,重新审核、绘制了所有配网线路条图,为区域配网调度和自动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细致入微的习惯和多年的经验积累,让他对铜陵配电网络的运行状况熟稔于心,被同事们称为“配网活地图”。
几年前,周信赴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供电公司开展对口支援,又把绝活带到了雪域高原。当时,浪卡子县用电量逐年增长,电网运行管理能力亟待提升。“有张线路图,就能全面掌握电网情况,在遇到突发故障时做到心中有数。”周信主动带领同事绘制浪卡子县电网线路图。从海拔多米的羊湖到海拔多米的色桑拉山,他们走遍全县个村落,完成了3座35千伏变电站的设备位置分布图、电气系统接线图和千米10千伏输电线路条形图的绘制。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周信对浪卡子县主配网线路如数家珍。援藏结束时,厚厚一沓主配网接线图册,成为周信给浪卡子县供电管理留下的宝贵财富。
“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是电力系统大力弘扬的精神,也是融入周信血脉深处的信念。在铜陵,他的手机号就相当于电力客服热线,只要有用电方面的问题,直接拨打准错不了。有个夏夜,周信与家人吃晚饭时忽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一位大妈在电话中说自己所住小区几栋楼都停电了。周信立即放下碗筷,一边打电话通知抢修值班人员,一边骑车赶往现场。凭着经验和直觉,他很快排查出故障,并指挥抢修人员成功处理。就在周信准备回家时,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拎着一袋矿泉水站在配电房门口。“你就是周信吧?上次你来社区宣传时,我把你的电话记下了,没想到今天打你电话还真管用。看你们忙得衣服都湿透了,来喝口水……”大妈感激地说。周信这才意识到自己在闷热的配电房里洗了个“汗澡”。
工作之余,周信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带头成立了铜陵首支以个人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周信为民服务队”,利用节假日穿街走巷,常年开展电力便民义务检修、安全节约用电知识普及、关爱孤寡残困群体等活动。他们与铜陵供电公司所在的社区合作组建“服务队社区工作站”,探索供电企业与社区联建机制,设立“特殊客户服务档案”,将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困难户登记造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空巢老人,定期上门义务检修线路;对行动不便的居民,实行供电业务上门办理,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你用电,我用心。”数十年如一日,倾注满腔心血,为千家万户默默奉献,周信谱写了一名电力人的光明之歌。
记者汪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