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成长记布桑9年辗转5个村子,人送

01:35

在扶贫的路上

每一个电力扶贫干部都像一颗星星

也许他们能力有限

当微弱的星光汇聚成漫天星空

就能照亮祖国的每个角落

九年,人生中有多少个九年?

对于牙牙学语的幼儿,

那是新生萌芽的希望;

对于稚气无邪的孩童,

那是茁壮成长的欢快;

对于兢兢业业的成年人,

则满是负重前行的责任。

今天

我们将聚焦“莲花秘境”西藏墨脱

了解驻村扶贫9年的80后藏族小伙

9年里,他放弃优渥的工作生活条件

选择到闭塞的贫困山村扶贫……

大家好,我是布桑,是一位藏族小伙,是华能雅江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是全国多万驻村干部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从年起,我先后参加了山南市加查县玛罗村、浪卡子县扎塘村,林芝市墨脱县墨脱村、亚东村和帮辛村驻村扶贫工作,开启了长达九年的“村官模式”。由于一直在驻村扶贫,同事们称我“驻村专业户”,乡亲们称我“布乡长”。看到老乡们脱贫致富,我感觉一切苦与累都值得!

华能雅江公司援建的西藏山南加查县玛罗村“华能路”。

由于我本身是藏族,更了解藏区群众的风俗习惯、开展工作有着优势,我也很想为藏族乡亲们脱贫助一把力,当华能雅江公司挑选扶贫干部时,我没有犹豫,第一个就报了名。在山南市加查县玛罗村、浪卡子县扎塘村,我们帮助百姓修路、通电、修自来水。当地老百姓常说,“华能人来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网格管理让各项工作层层落实

“1+2+4+10”,是我在亚东村驻村时摸索出来的网格化管理模式——“1”代表的是正职驻村干部,担任总负责人,每名正职村干部负责管理2名副职村干部;“2”就是副职村干部,每名副职村干部负责管理4个班;“4”是就是驻村小班,每个班负责管理10~13个农户。

年华能雅江公司驻亚东村工作队为无劳动力收割水稻。

“1+2+4+10”管理模式,做到了工作到人,任务到人,不仅让工作高效、推动了村委基层党建,保障了村内重点工作落实,还在村两委构建了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网格化管理的独有特点,形成了各项工作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实施见效后,管理模式得到了墨脱县政府的高度赞许,并作为驻村工作典型案例被林芝市强基办在各驻村点推广。

产业扶贫让老乡们钱袋子更鼓

地点亚东村驻村期间

产品茶叶、茭白

布桑与村民查看茭白长势。

在亚东村驻村期间,我以生态茶叶和利用水田种植茭白为突破口,实施“产业扶贫”措施;年到年期间,华能雅江公司投入帮扶资金23.7万元,解决了4户扶贫户就业问题;我们还争取到高标准农田、村道硬化及排污改造等1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了.25万元……经过一系列立体帮扶政策,亚东村不仅完成了脱贫摘帽,人居环境更是焕然一新,让村民拥有满满获得感。

年,布桑(左二)带领亚东村村民寻找水源、解决饮水难题。

地点帮辛村驻村期间

产品墨脱石锅

墨脱石锅。

墨脱石锅作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是当地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且散户经营、缺乏规模效应,没有建成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石锅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协助帮辛村联合其他四个村成立了墨脱县帮辛乡石锅产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统一了石锅加工标准、拓宽了销售渠道,使成本降低、价格提高,一个石锅可以多卖元。年,帮辛村通过石锅产业合作社增收.9万元,户均增收1.48万元。同时,我们紧扣“墨脱茶叶”做文章,组织百姓将以往的撂荒地改造成了如今的茶叶园,老乡们增收又多了一项保障。

布桑(右)带领驻村队员与帮辛村村支书(中)查看茶园。

立体帮扶让人居环境更优

年,在完成亚东村驻村扶贫工作任务后,我向公司主动请缨到帮辛村,开始了新的驻村扶贫工作。刚到帮辛村时,我傻眼了——没电、没网、也没自来水,仅有的就是在山腰上凿出来的一条机耕道与外界相连。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维持基本生活都极为困难,百姓艰苦程度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困难,如何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入户走访,我心里,逐步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用电难,那就解决电的问题;没水用,那就找水源;外出难,那就发动村民修路;脱贫致富难,那就因地制宜找产业、拉项目……

帮辛村变压器建设改造。

在华能雅江公司的强力推进和支持下,我申请到了一百多万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村容改造;有了资金,有了项目,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和施工队伍,我从墨脱县专程找来2名高压线路施工专业人员到场指挥线路架设,同时发动村里的青壮劳力参与线路架设,在老乡们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解决了帮辛村近半个世纪的用电难题;为了解决饮水问题,我召集村里熟悉地形的年轻人,四处寻找合适的水源,带领村里的劳动力铺设管道,在3个月内,完成管道铺设,解决了帮辛村74户人的饮水难题。

布桑与儿子强巴德勒。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记得在亚东村的时,林芝市进行驻村扶贫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项目验收,我有十个多月没回家。儿子还不到2岁,由我母亲帮忙照看。回家后,儿子没有认出我,怯生生地躲在奶奶身后,不肯让我抱。

如今的帮辛村航怕。

九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驻村扶贫工作,内心所理解的“驻”字,让我有了“为藏区百姓做点事”的初心,“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言辛苦、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让我有了甘做孺子牛的坚持。

我想说,看到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扶贫干部-往期精彩

扶贫干部成长记丨3年,80后刘权:我从不知所措到不想离开

扶贫干部成长记丨南网超高压驻村扶贫工作队:“金奖银奖不如乡亲们夸奖!”

扶贫干部成长记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时提到:“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如何让他们“干劲足、心头暖”?

他们的故事值得发现、挖掘、报道、传播。

“扶贫干部成长记”面向全国能源电力企业征稿

讲述电力扶贫人自己的故事

征稿时间

年7月至12月

活动方式

(一)活动主题

由中国电力报刊协会组织成员单位推荐,面向成员单位征集扶贫干部成长故事,记录一线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和所获。

(二)活动实施

1.“扶贫干部成长记”作品展播:

优秀作品将由中国电力报各媒体平台进行展播推送,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将择优选送至人民网、人民视频相关平台推广。

2.“电力扶贫拼一单”带货直播活动:

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将面向全体成员单位征集线索,联合人民视频在抖音、快手平台开展带货直播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动消费扶贫。

3.“最给力扶贫故事”投票活动:

将于12月对“扶贫干部成长记”相关作品进行投票,选出10篇全国“最给力”的电力扶贫故事。

征稿要求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