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情义难舍夫妻齐心协力再上高原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地更高,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把我的专业奉献到需要我的地方。

——王科学

个人简介:

王科学,主任医师,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党支部书记。毕业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年8月从事临床骨科工作。先后医院,香港中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德国汉堡“欧洲关节置换中心”学术会议。主攻显微外科、手足外科、矫形外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创伤骨科、手足外科、畸形矫治、关节及脊柱等手术。为四川省民政厅“福康工程”医院项目负责人。

多次申报完成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国家省市级期刊上发表近10篇,主研省市区级科研各1项。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裂学组常务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损伤”委员会委员,成都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等。先后获崇州市“十佳青年”,新都区“十大名医”等称号。

年1月,医院骨科主任的王科学和新都区医疗帮扶队,在经历了折多山的冰雹,卡子拉山的暴雪,一路颠簸终于到达海拔多米的理塘县。这是王科学第一次来到理塘县。

王科学(右一)年赴理塘参加对口帮扶工作

主动请缨奔赴高原奉献力量

现年51岁的王科学是医院大外科主任医师,拥有30年党龄和21年科室管理经验。年1月3日,他放弃新都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请缨前往高原,医院建设骨科。

医院除了2名藏医,没有骨科专业的医生和专业设备。手术室里仅有的几件手术设备,由于当地医生不会用,已尘封很久,发挥不了作用。面对如此窘境,王科学一时犯了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王科学很快振作起来,与新都医疗队的队友相互配合,把能用的先用上。同时,积极联系北京、四川知名专家予以技术指导,并亲自上手调试设备,帮助完善骨科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海拔多米的高原缺氧环境没有难倒这位全省医疗对口帮扶队员中年龄最大的“王大爷”。自第一天到理塘报到后,白天他和团队一起开展调查走访,晚上研究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医院骨科创建计划书。医院领导汇报交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书进行修正,在理塘、新都两地卫生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年6月,该院的第一台DR机安装到位并成功完成测试,王科学亲自试机,拍出了理塘骨科第一张“片子”。这张片子意义重大,标志着该院能够正式开展常规骨科诊疗。同时,王科学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医院添置各种配套设施,手术室的仪器越来越完善,骨科的承接能力不断增强。

同年7月,由王科医院第一台骨科手术成功完成,医院骨科和四川涉藏地区矫形骨科手术的先河。随后,又相继完成了3台矫正手术,其中一例是来自西藏那曲地区一位名叫罗布的20岁小伙子,小伙子幼年时患脑炎留下后遗症,小腿三头肌萎缩跟腱挛缩,病痛困扰这位小伙子,让他无法外出务工成为了家里的“闲人”。手术后三天,罗布在家人的搀扶下下床行走,罗布的家人当即喜极而泣,热泪盈眶,不停地对着王科学说“卡卓卡卓(感谢感谢)”。

医者仁心赢得群众认可和赞誉

从无到有,医院骨科创建成功后,陆续开展骨科门诊手法复位外固定、创伤骨折手术、急诊手外伤处置、关节置换及肢体畸形矫治等手术,解决了理塘县病人赴外地千里就医的奔波之苦,王科学的丰富经验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骨科和王科学得到了当地及周边县乡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有一位自驾来理塘游玩的西安游客,骑马时摔断了胳膊,王科学成功地为他接好了断掉的手臂,让游客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诊治,避免落下残疾。顺利回到西安后,他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