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卡子 >> 卡子优势 >> 遇见文周静

遇见文周静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4476489.html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4476489.html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4476489.html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4476489.html

我喜欢做一个“平民”记者,钟情于采访那些普通又普通的人。他们无权无势,没多少话语权,也不奢望太多。多数人像牛一样,低头拉着生活的沉重的套子,使劲往前走。

更多时候,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隐形的自己。直至遇见陈岩,各种欢喜悲伤都有了切肤之感。采访她,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次比较特殊的经历。

“有时间的话,能来一下吗?我有重要的事!”

电话里,她声音急切,让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赶忙放下手里的稿子,一溜烟儿赶到她家。

“这是我最后一件重要的东西,打算委托你保管。以后我不在了,它也不至于被扔掉。”她手里擎着一尊小小的,约有半根手指高的铸铁小佛像,认真地对我说。

我愣住了。她这大有“嘱托后事”的意思,如果不是山穷水尽,何至于此?

她是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人,趴在床上,已经十六年没有下过楼了。从她那个角度,只能看到窗外一角蓝天。

我与她的交往颇有戏剧性。开始,我偶然听环哲书社的朋友说起,有一个名叫陈岩的瘫痪女子剪报十余年,将多册剪报捐给书社,而她剪报的理由,只是“为了至少留住一双手”。

我通过朋友联系打算采访她,谁知在电话里她竟拒绝了。这更激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隐瞒身份,与朋友一起登门造访,只说我也是书店的员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陈岩,年秋天,树叶飘黄的季节。

我去见她那天,她用一把旧梳子蘸水,把头发梳得光亮,再别上一枚粉色小卡子,反复照镜子,像个爱美的小女孩。那天我们聊了许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乃至世道人心。临走,竟都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意犹未尽。

“神经就像一根电线,可是外皮硬了,剥落了。”她这样形容自己的病,听着都觉得疼。陈岩的命很苦。小时候她聪明漂亮,黑黑的大眼睛,花朵一样的人。十九岁那年,她打算闯深圳,还没等成行,却发病了。辗转求医后,被医生诊断患上了硬化症,病在骨髓和神经,基本属于绝症,无药可医。慢慢地,她全身瘫痪,一病至今,已三十五岁。

十六年岁月漫长。先是身体的病痛,然后是亲人的无奈,最后是世界的疏离。在超市工作的妹妹每天下班抽时间来看她,给她攥几个饭团。更多时候,她长久孤单地一个人生活,全身只有头颈和双手能动,而那双手,近几年越来越无力,已拿不起剪刀。她不肯埋怨任何人,像一只藏在洞里的小老鼠,生死但凭天意。

她趴在床上一点点地啃冷饭团,一整天只喝一点水,花五六分钟用颤抖的手拔掉输液的针管。可是她平和安静,眼神清亮,透着坚强。瘫痪以来,她哪也去不了,就开始看书读报,后来索性把喜欢的文章都剪下来,分门别类,粘成书册,压得平平展展。有时收废品的来,送来一些废旧报纸与她交换零钱。她趴在地上忘我地忙碌,直至深夜。这是她惨淡生命里惟一一件有神采的事,令她感到快乐。

她这幅样子,让我想起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里的那个淘金者。饥饿,孤独,伤病,直至濒临死亡,只靠意志支撑爬向河岸。路上,一只同样极度虚弱的野狼尾随着他。在无人的荒原上,两个垂死的生灵展开较量……最后,当他获救时,人们以为他是远处一条蠕动着爬行的虫子。

我很想为她做点什么,可是我连身份都不能让她知道。她太敏感脆弱了。这之后我们报社副总编郝文秀先生联系了通辽市妇联。市妇联随即派人探望陈岩并送上书和慰问金。感觉到还有人关心她,陈岩很开心。

就这样,一直到年5月。一天夜里,我忽然接到她的短信,说她多种病症发作,实在熬不住了。我悚然惊起,担心不已。

可我能做什么呢?我心急如焚,向她坦白了身份,郑重道歉,并直言如果她能接受我的采访,或者命运会出现转机。她说,她早已察觉我肯定不是书店的店员,也隐隐猜到我的身份。但她相信,相信我是真正懂她的人,她愿意配合我。

就这样,这个骨子里很有些骄傲自尊的女孩终于向我敞开心扉,倾诉了她多年来的痛苦和坚持。《通辽日报》很快在五版头条刊发报道《残躯如歌》,如我们所愿,陈岩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接下来的事情非常顺利。通辽市残联主动联系福利院,接收陈岩入院。科尔沁部落、科尔沁文艺沙龙等当地有名的网络群体纷纷伸出援手,爱心网友多次前去探望陈岩并捐款。在众人的努力下,报道刊发仅九天之后,陈岩搬离她住了十六年的老屋,走进福利院,迎来了新生。

就像一个忧伤的童话,终于有了欢喜的结尾。当然,那尊小小的佛像仍旧归她保管。

陈岩在福利院度过了两年多的幸福时光。期间,通辽市残联、福医院,给她做了痔疮手术。我的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好友帮助陈岩上报材料,有关部门依照政策将陈岩的低保救助等级调为A类。后因政策调整,陈岩离开福利院。在科尔沁区融媒体中心的帮助下,我联系到了童鹤赡养院,院长秦少辉女士接纳了陈岩,并减免了部分费用。这些年,陈岩依然坚持乐观地面对生活。

有人说我们救了陈岩,连陈岩本人也这样认为。但事实上,究竟是谁救了谁呢?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路上走着走着,就遇到了,擦肩而过之际,一个抓住了另一个即将沉沦的手。

每一个生灵都需要彼此救赎。有的是身体,有的是心灵。

后来有一次,陈岩说,她觉得我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在我们相识不久,有天夜里,她梦见自己一个人在街上走,四周漆黑,什么都看不到,她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很害怕。就在这时,我在街上出现,并带着她向东方走去,她一下子就安心了。梦醒后,她觉得,如果她的人生还有可能发生逆转,那么就是因为我。

我实在承受不起这份过于沉重的托付。是随缘而来的众人,用爱心托起她孤独无依的生命。我们在为陈岩命运嗟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之间的深切同情,还有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悲悯。柴静说过,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说得真好。平静的生活隐含着风雷。只有深刻体悟人世的离合,才能写出生命的悲欢。记者的力量有时可能轻于鸿毛,有时也可能重于泰山。关键是,你是否感受到了那种雷霆万钧的力量?是否有什么撼动了你的心弦?

我看到那么多勇敢的人们,在百转千回的生活中,始终不曾低头。原来人间有足够的温情抵御世界清冷,原来普通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道脊梁,在时空的洪流中生生不息。

台湾画家几米有一册绘本《地下铁》,很好看。其实我们都是书里的那个盲姑娘,一个人穿过热烈又孤寂的人群,期待着在出口处能遇见一个等待她的人。那人撑着一把伞,带她走过长长的一段路。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人。

作者简介:周静,女,蒙古族,通辽日报社记者,以人物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见长。多次担纲市内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撰写通辽城市宣传片解说词等,作品广为传诵。曾6次获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奖一等奖,23次获中国地市级党报新闻奖、中国城市新闻党报奖、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奖等,获科尔沁文艺创作奖。作品被收入《内蒙古优秀新闻作品优秀新闻工作者事迹集》《身边的你》等多部文集。

最近,她的《原野之上》又出版发行。这本书收入记者周静优秀新闻作品45篇,其中多篇作品获国家级、自治区级新闻奖项,被学习强国、中国网、人民网、等平台转载,长篇通讯《一个老兵的初心》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超过万次。书中作品采写深入,文笔清新健朴,撼动心灵。作品超越了新闻易碎的品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通辽媒体近年来一部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

图文原载:草原凤凰文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