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大东区东北部,上园路附近,有一条名叫“南卡子门路”的马路,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西起望花南街,东至沈铁路。小旮一直一直接到很多微友后台发来的询问。虽然知道这个南卡子门路,那个卡应该念(qia三声),但对这条路名的来历,都很想知道。
是啊,小旮也是大东区人,最早听到这条路名的时候也是一怔。为什么起这么怪的一个名儿呢?而且不太好念对,如果是外地人,一定会直接念成卡(ka三声)了。为什么非要念成(qia三声)呢?为什么只有南卡子门路,没有北卡子门路呢?这条路名到底是谁起的呢?又是出于什么初衷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好,小旮下面就来告诉大家答案。
南卡子门:无关“卡门”,缘于北大营南门哨卡
很多人说起南卡子门,便会想起著名歌剧《卡门》,那个里面的卡门是外国的人名,根本与我们南卡子门无关。
南卡子门里的“卡”,知所以念(qia三声)。那是因为,北大营的南门哨卡就设于此。具体哨卡的位置,应该在现在北大营小区向南到南卡子门路这段地区。
由于是当年非常重要的北大营哨卡,所以,这个门被称为“南卡子门”,而之后附近这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这条路,就被定名为“南卡子门路”了。由于北大营当时是一个军管地区,所以出入营门是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盘查的,所以不会开设太多大门,南卡子门成为非常重要的出入门,进而为老百姓熟知。
说起这样一个由哨卡名称而命名的马路,就不能不提到沈阳“北大营”,这样一个经常与“柳条湖”、“九一八”等词并列出现的地名,承载着沈阳这座城市太多的屈辱,并且在抗日历史中被永远记载。
“北大营”的由来
北大营,坐落在奉天(沈阳)城北约10华里处,东距东大营约20华里,西距当时的南满铁路(今长大路)约米,离柳条湖近米距离。据文献记载,北大营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年),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兼管将军事务时,为稳固奉天省城防御,在城北旺官屯东南、喇嘛园子北面购买6户地主的12平方华里(南北长3里、东西宽4里)土地,于当年3月19日动工修筑起四方形的方圆4华里的驻军营垣——北大营,可以驻扎20个营的兵力,成为保卫沈阳的北部屏障。
北大营曾有过辉煌的时刻。民国以后,北大营仍是重兵驻地。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深感东北军军官素质差,文化水平太低,便在北大营成立了第三军官教育班,后来改称东三省陆军军官教育班,讲授军事技术、外语及文化课程。一直到年秋,这里始终是奉系军事集团训练军官的基地。
年,王以哲的东北军第7旅进驻北大营。王以哲治军有方,整军经武,军纪森严,励精图治,享有盛名。年10月10日,北大营曾经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阅兵典礼。除东北陆军独立第7旅的全体官兵参加外,还有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空军等兵种参加,由第7旅旅长王以哲任总指挥官,张学良将军亲临检阅。这次阅兵其规模之大,兵种之多,军容之整齐,为东北和东北军有史以来所罕见。沈阳市民都在北大营的营垣外围观,人山人海,盛极一时,被人们称颂。
之后的事,大家就非常熟知了。虽然北大营重兵布防,却被日本侵略者一夜攻破,进而成为国耻。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己炸毁了位于柳条湖的一段南满铁路,随后反诬为中国军队所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进而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作为日军首先进攻的目标,北大营一下子成为举世皆知的地方。
沈阳人记忆里,南卡子门路=“嘎司罐”
很多年来,沈阳人提起南卡子门路都不是因为北大营,而是因为“煤气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就一个特别大的储气罐存在于这里。
这个大气罐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沈阳当时相当比重的家用燃气还没有实现管道化,还都在用那种液化罐来做饭,沈阳人称之为“嘎司罐”,其中“嘎司”也就是英文gass的中文直译。所以,当时这里出入最多的,就是拉液化气罐的“卡车”里出外进的,成为沈阳人的能源集散地。
小旮太多年没有去那边了,记得年左右的时候,那个大罐还在,现在,那里新建小区鳞次栉比,不知当时的大罐如今还在不在了?
记录沈阳,记住这旮
这旮出品人:F小旮扑教授后先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