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自行车的记忆大概是从七八岁开始的,也就是四十多年前了。那时,爷爷在镇上的鞋铺上班,他每天就骑着那辆自行车往返。他那自行车是什么牌子的,爷爷没说过,我至今也不知道,早已不复存在了的它的品牌。我依稀记得,那辆自行车当时看着很旧,现在想,可能当时爷爷买的就是一辆二手车吧。
那辆应该算二八型号的车,但车轱辘,也就是轮胎好像比别的二八车都细都窄,也没有链盒,直大梁,后座货架细长尾部还有点上翘,车把有些弯度,反正,那辆自行车看着有些单薄。
我记得爷爷上下班,裤脚总是被卡子掐住的,当时我好奇,问过,奶奶说那是因为没有链盒,怕链子上的油蹭到裤腿上的缘故。因为那时,我一直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以印象颇深。
十二岁那年,家里有自行车的同学,纷纷开始学骑车,我也用爷爷那辆车跟着学。小小年纪,身体灵活,又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虽然摔了很多跟头,腿也被磕青几次,但没多久,就学会了掏空骑,就是只会蹬脚蹬,上不去大梁。后来,又学了一个阶段,就能勉强上去大梁,我的个子虽然比同龄孩子高,但当时腿的长度还稍微有点够不到脚蹬,骑在车上臀部也是左扭右摆的样子,划着弧形歪歪扭扭地前行。
初学骑车,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几个小伙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一起嘻嘻哈哈,欢欢乐乐。学骑车的我们,更是像一起玩着有趣的游戏一样开心,兴致盎然。
当时,我们都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少年,也没有什么奢望,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一样,能学会骑自行车,在我们单纯的认知里,就像是应该会的一种本领,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真正骑上自行车,或者拥有一辆自行车,我们并没有想过。
学会骑车之初,是会上瘾的,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反正,我那会特上瘾,只要爷爷的车子在家闲着,我就骑出去溜一圈。
犹记,那年深秋,我通常是在家吃完晚饭后,去爷爷奶奶家睡觉。适逢有月光的晚上,我到了奶奶家院子里,先不进屋,而是把爷爷的自行车悄悄推出来,从奶奶家门口穿过两条街再拐个小弯,就到达我家门口,然后,再折返回奶奶家睡觉。
小小年纪的一个女孩子,在寂静的街道上默默骑车,一点都不胆怯,那时,晚上借着月光骑车溜个来回,是一天中感觉最有收获的事,当时看着那皎洁的月光,感觉都是柔柔的,美美的,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欢快。
其实,那时我家是有一辆永久牌的加重自行车的,加重车也是二八型的车,我家的那辆车,我印象中比爷爷的那辆要新很多,看着也比爷爷那辆粗壮,重量大。我已不记得家里那辆车是什么时候有的,买来时是新车还是旧车。也是直大梁,半个链盒,后货架较宽,自行车带人通常是坐在后货架上的,所以也叫后座,那时家长骑自行车带大点的孩子出门,孩子通常是坐在前大梁上的,孩子的双手扶着前面前叉处。
虽然,家里有自行车,也轮不到上了初中的我来骑,那自行车是父亲的专属品。那个年代父亲骑着它,经常去几十里开外的地方参加电力工程的施工,与其说它是父亲的代步工具,不如说是父亲挣钱养家可以依赖的吃饭家伙。
上初中时,生活水平还很有限,大家几乎都是走读,每天单程步行就有三里多路程。
清楚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伴,中午上学走晚了,正好迎面碰上骑着自行车过来的老舅,我灵机一动,跟老舅说上学要迟到了,得骑自行车去才能赶上,老舅居然那么好说话,就把车借给了我。同学往后座上一坐,我蹬起就走。那是我第一次骑自行车上大路,还带个人,一开始有些趔趄,不一会就掌握了平衡,顺利到达学校。
哈哈,我不仅会骑自行车,还会带人了,那会觉得还挺骄傲的,也算过了一把骑车瘾。
现在想想还挺佩服我那时的勇敢,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女,那时是八十年代初,路上的车辆还是很稀少的,所以,只要自己骑自行车把好把,不摔跤,路上是很安全的。
高中三年,学校距离家十几里路远,我依然是走读完成的。那时,虽然看着自行车心痒痒,但还是不能如愿骑上它,那时,心里真正有了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梦,但,不知道啥时能实现。
一九八四年夏天,我参加了工作,虽然单位离家里只有三里路,但父亲还是把他那辆已经骑旧了的永久二八自行车让给我骑了。我也勉强算是有了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了。
看着年长我几岁,比我早几年参加工作的同事姐姐,骑着二七五大链盒的自行车,我很是羡慕,想着自己有一天能骑上和她一样的自行车就好了。
二七五自行车,应该是比二八车小半个型号,比二八自行车矮点小点,看着也比二八车秀气,很适合女性骑。它的链盒是不同于二八车局部裸露链条那种,而是链盒把整个链条全包住的,外面一点看不到链条的。但那时,想买一辆那样的自行车并不容易,因为,那时很多商品是凭票供应的,自行车属紧俏商品,也不例外。
八五年底,父亲托人给我搞到一张自行车购买票,那时每月工资仅几十元的我,攒了好几个月,好像花了一百七十多(我记不太清价格了)终于也买到了一辆飞鸽牌的二七五自行车,当时别提多高兴了。我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辆崭崭新的自行车了。
当时骑上二七五的自行车,也该算是很时髦的人,在大街上穿行而过,回头率还是很高的,青春的我,骑上它心里美滋滋的,颇感神气,那一颗年轻的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我很是爱惜那辆自行车,总是把它擦得干净明亮,鞍座上套着的座套也总是洗的干干净净的。
我骑着那辆自行车,风风雨雨好多年,奔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它就像我的一个亲密伙伴一样,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
九十年代初,我们新婚后两个人的小家,添了一辆属于老公的凤凰牌二八自行车。新婚的甜蜜期,和老公在他那辆自行车上一起度过了快乐时光。他用那辆凤凰牌载着我出去兜风,看沿途的风景,去看大海。我有时坐在后座上,有时他会让我在大梁上坐在他的前面,现在说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那时毕竟年轻,脑子里总有一丝浪漫存在,那样的日子是甜蜜和快乐的。那时的老公还年轻也有点调皮,偶尔在路上他会突然来个大撒把,吓得我嗷嗷直叫,他则得意地坏笑。
那辆自行车也算承载了我们俩的一段幸福时光。
但他常年外出工作时间较长,所以那辆凤凰车骑得少,车子总是闲置不用,放在下房被潮气腐蚀就锈迹斑斑了,但车子其实性能还是良好的。那时我们家两辆自行车,也算是当时的名牌车了。前两年,那辆凤凰牌车子才被当废铁卖掉。
再说回我那辆飞鸽二七五车,有一年被亲戚临时借骑后,就有去无回了,因为他可能是把车骑出后忘记骑回来了,车子就那样丢了。我当时很是心疼,但都是实在亲戚,也不好说什么,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就这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因为骑惯了之前那辆,对同型号同品牌的车不仅驾轻就熟了,同时也有了一份感情,讲真,一个物件若是长期陪伴你,真的会对它产生感情的。于是,我又花两百四十元买了同样一款飞鸽二七五自行车,彼时,买自行车已经不像之前要票那么费劲了,但我记得我还是找人买到的。
这辆新车,陪着我度过了孕育儿子十月怀胎的辛苦过程,它每天载着我一天比一天笨重的身体,当时,自行车承受的压力是很重的哦,只能缓慢行进在上下班的路上;自行车伴随我从少妇到人母质的蜕变过程,还有哺乳期匆匆忙碌的紧张日程.....。
彼时,是九十年代中期。自行车应该见证了我每一时期的心路历程,身体不适和心情不爽时,我骑车的速度是缓慢的,低沉的,我对自行车的太对是冷淡的,不喜打理和擦拭了;心情快乐时,我骑车的速度是迅捷的,轻快的,我会哼着小曲去给自行车做清洁。
就像我跟飞鸽牌二七五自行车情深缘浅一样,两年后,这辆车又被我外甥骑车去打篮球时放在操场边,被别人换个旧的杂牌车留下来,把我那辆骑走了,从此,这辆车彻底消失在我的生活中了。
自行车丢了以后,正赶上木兰摩托开始风靡,我干脆也与自行车暂且告别,买了辆新霸木兰摩托车。自那以后,好多年时间我都没与自行车为伍同步了。
当我的工作调离家附近时,我又重新拥有了一辆自行车,此时,已是二零零四年了。
再次拥有的自行车,已经改成二六型的女性专属车,弯梁,轻便,外观漂亮,色彩艳丽,人性化的设计,很便于女性穿裙子骑行。此时的市场已经完全开放,自行车的品牌不再局限于八十年代那几个老品牌。设计新颖,时尚美观,方便轻巧,色彩丰富。品牌众多的自行车大街上随处可见。
我的新车不仅漂亮,也特别轻快,我每天骑着它上下班,买菜购物,骑着它走在路上,感觉处处都是捷径一般,自行车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让我觉得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幸福和美好的,人也是满足的。
只是在我觉得满足的时候,窃贼却是不满足的,他们总是觊觎那些漂亮的自行车,于是想尽办法,撬门别锁也要把车子偷走。
那几年,我们单位的同事,几乎家家都丢过自行车,有的丢了不止一辆。我家也是,不算之前被亲戚弄丢的两辆,后来也又丢了两辆,或许是我对自行车的爱惜还是不够,总忘记锁到下房里,都是放在楼道里,不一会儿的功夫就不见了。
因为新车总爱被贼惦记,二零一零年,我又买了一辆八成新的二手坤车。上班不用跑远距离,骑车几分钟就到单位,所以,那辆自行车陪我度过了好几年还算悠然自在的时光。工作不算太忙,生活的节奏也没有那么快,孩子也上了大学,我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是平静的安然的。前年,那辆车的两个轮胎都有些老化了,我就选择让它退役了。
现在,我的自行车是两年前新买的一辆,蓝色弯梁二六车,它具有调档变速功能,根据喜好,可自由换挡,车子极轻便且速度还快,骑多快骑多远,都不觉得累。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和老公一人一辆(他的也是前两年新买的变速山地车)在周边骑行,既赏了风景,也锻炼了身体,而且不用发愁像开汽车那样找不到停车位,自由行走,随时停靠,随心随性,很是惬意。
自行车的发展史很悠久,它是传统实用的代步工具,至今,仍未退出历史的舞台,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自行车以更新,更好,更便捷,功能更齐全,品质更高端,出行更环保的诸多优势,在市场上仍受追捧。
我今天只是记录了我所骑过的自行车与我相伴的岁月。
我所拥有的每一辆自行车,都曾与我风雨同行过,它伴随我走过岁月的风雨和坎坷,丈量了我成长的轨迹,见证了我人生的喜怒哀乐。同时,自行车给我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亲人的印记和岁月的随想。
如今,自行车仍是我很亲密的伙伴,我最可靠的代步工具,我要感谢自行车给我带来的诸多方便和好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