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讯在北浴乡罗汉山村有一块红色土地——罗汉尖革命根据地,这里是红28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至今还能见到当年的红军路、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革命遗址……
如今,在红色基因引领下,北浴乡兴建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参观、旅游者络绎不绝。来的人多了,农副产品的销酬渠道畅通了,农民收入也明显增加了,村民不愁吃、不愁花,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一走进罗汉山村,就看到写着“红色领航,乡村振兴”这八个大字的牌子矗立在村口,格外醒目。村内,目光所及之处干净整洁。红色旅游如火如荼,乡村体验方兴未艾。曾经贫困的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牌,拓展乡村旅游新路径,甩掉了“穷帽子”。
据了解,罗汉尖位于皖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南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鄂豫皖红色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热土上,涌现出朱育祺、朱赛英、吴应典等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
随着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年5月,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徽商职业学院选派刘安国到罗汉山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得知村里红色底蕴深厚,却一直没有一座像样的纪念设施,刘安国和同事决定把传承红色文化、带动脱贫致富、弘扬革命传统作为己任。“要把罗汉尖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扬光大,为罗汉山村开辟出一条长足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径。”刘安国坚定地说。
从编制规划,跑项目、筹集建设资金,到物理性工程建设,红色文化素材内涵的挖掘、提炼和升华,刘安国大胆决策,仅用两年时间,年8月1日,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罗汉尖红色文化广场、铜浮雕红色文化墙、罗汉尖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在大山深处熠熠生辉。截至目前,共有多批次余人前来参观和接受红色教育。
“年,我们申请了中央财政项目资金万元,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建设,计划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医院、卡子门、兵工厂和红军路。要将村子里的红色文化进一步弘扬出去。”刘安国介绍道。
据了解,该村一边抓红色文化建设,一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年,徽商职业学院和罗汉山村共同出资60万元,建设了一幢平方米的罗汉山村竹制品加工厂,共吸纳10多人进厂务工,人均月增收近元;收购村民毛竹万斤,产值达万元。
近年来,罗汉山村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发展油茶、茶叶产业,大力培育现代农业、新产业,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脱贫成绩单——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说起罗汉山村的变化,刘安国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总有村民问‘我为什么不是贫困户、为什么不能吃低保’,等靠要的思想在村里一度很流行,现在都是事事抢着干了。如果说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如今的罗汉山村路宽了、灯亮了,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里建起了亩油茶、亩茶叶基地、千瓦水力发电站、千瓦光伏发电站、平方米竹制品加工厂。投入万元用来扩宽通往教育基地的公路建设工程,也将于清明节前后完成……伴随产业的发展,昔日的穷山村正变成村民们心中的美丽幸福家园。(融媒体记者杨浔通讯员虞太文)
原标题:《红色文化得传承乡村振兴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