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正在上课的一名同学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肚子痛,要去厕所……”随即他撒腿跑出教室,手脚麻利地爬上靠近院墙的一棵树,翻身出了校园。
与此同时,一个身穿黑衣的男人来到教室找人,少年却早已没了踪影。
这个少年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躲着黑衣男子?别急,听我一一为你道来。
故事发生在年吉林省龙井镇大成中学,少年名叫李敏焕,是学校儿童团的总团长,因为经常带领儿童为当地的地下组织搜集情报,传递消息被特务给盯上。这次他侥幸逃脱特务的抓捕,却也无法再回学校读书,只能藏身在乡下亲戚家。
(一)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江河万古流
年9月18日,日军关东军自导自演,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利用三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布置假现场,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由进攻沈阳。
在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日军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占领整个东北地区,由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烧杀抢掠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强烈反抗,自发性地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在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它就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直属少年连。
这支队伍是李敏焕于年在柳河县三源浦创建的,随后被东北人民革命军收编,组建为第一军独立师直属少年连,由李敏焕任政委。
少年连的战士都是年龄在13至18岁的孩子。别看他们年龄小,战斗力可丝毫不弱。队伍创建之初,他们缺少像样的武器,头脑灵活的李敏焕将目光瞄准看押百姓修公路的伪军国道班。
他事先安排战士化装成修路的百姓混在人群当中,自己则带着几个人用竹筐和竹篮装着梨、花生、鸡蛋等食物,化装成小贩和串亲戚的过路人。
他们来到修路的地方,很快吸引了伪军的注意,不由分说拿起来便吃。
战士们趁着他们争抢食物乱成一团的时候,一起动手,顺利地缴获了伪军15支长短枪支和千余发子弹,首战告捷,大大地提升了少年们的士气。
要说起李敏焕,这位二十出头、浓眉大眼、长得颇为精神的朝鲜族小伙子,可是一名对敌经验非常丰富的“老革命”。
早在17岁的时候,李敏焕就担任清原暴动委员会第三路的负责人。
他日夜奔波,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反日示威大游行。虽然因为反动武装的破坏,未威游行没能进行到底,却对李敏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为他日后的对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胆大心细,智勇双全的李敏焕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因此,他经常乔装成日本人,迷惑敌军,出其不意地将其消灭。
这天,负责侦查的战士得知,日军一辆满载武器和军服的汽车将经过这里,李敏焕当即换上一身日军军服,带了一支驳壳枪,带人提前在公路旁埋伏。
当汽车驶来时,他只身上前。三个押车的日军以为他是自己人,忙着和他搭话,李敏焕瞅准时机,果断拔枪,干脆利落地解决掉敌人。
就这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他便缴获满满一卡车的战利品。
从此,少年连可谓是如虎添翼,不仅战士们人手两支枪,而且还有机枪、掷弹筒等重型武器,一跃成为全师装备最精良的连队,冲锋陷阵在抗日最前线。
年下旬,独立师调集三百多人,想要打掉驻守在三源浦的日军守备队。但狡猾的敌人龟缩在城防里,师里几次诱敌出城都没能成功。
就在首长犯愁的时候,李敏焕主动请缨,率领少年连和保安连潜入镇子里,放火烧掉日军的柴草垛,并鸣枪警示。
接到电话报告的守备队终于忍不住出动了,他们召集三十多人分乘两辆汽车向镇子驶去。然而就在汽车开上一座桥时,桥瞬间倒塌,鬼子连车带人掉到河里。
原来,这一切都是李敏焕策划好的。他率战士提前来到鬼子出城必经的公路桥,将桥墩的木桩锯得只剩一点点勉强支撑着。落水的守备队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战士们全都歼灭。
这年冬天,少年连在执行完任务从临江返回柳河的途中,被投靠日本人的土匪邵本良的部队给跟上了。
为了甩掉敌人,少年连的战士们冒着大雪在山里和敌人兜起圈子,可这些人本就是钻山林的老手,始终紧咬着少年连的脚后跟。
雪越下越大,奔袭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们又饿又累,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
见此情景,李敏焕和几个连干部商议之后,因地制宜,制定“绝卡子战术”。他们来到一条山沟,每隔米设下一个卡,每个卡中有四名战士们,他们背靠背坐在雪地里头上盖上白布衫隐藏身形。
黎明时分,敌人来到山沟入口。就在敌营长纳闷为啥前方没有脚印的时候,守在第一个卡子里的李敏焕一跃而起,连发三枪,战士们紧随其后也纷纷开枪射击,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伤亡惨重。
(二)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
因为足智多谋,指挥有方,李敏焕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率部队转战于柳河,辑安,桓仁一带。
这天,驻扎在辑安县尖刀岭附近的李敏焕得到情报,辑安县治安队长“张轴子”和一名日本军官将带领着一个鬼子大队去往桓仁,会路过尖刀岭。
李敏焕连夜召集师领导商议作战计划,由他和师长各率领一支队伍分别在坡前的山沟和半山腰做埋伏,张开口袋静等敌人自投罗网。
上午十点左右,“张轴子”和日本军官带着一队人马如期而至。李敏焕随即指挥战士对其展开猛烈的攻势,直打得敌人像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窜。
此战大获全胜,不仅击毙日本军官、活捉30多个俘虏,还缴获了50支步枪。
围歼辑安县治安队不久,一师也转战到了桓仁县。在桓仁县的窟窿榆树村有一个伪警察署,它是日军的耳报神,专门负责打探抗日联军的消息,对抗日联军构成极大的威胁。
在抗联地下党的积极工作下,第一任署长被成功策反,为我军所用。但不幸的是,这任署长很快暴露。恼羞成怒的日军将他残忍杀害之后,又换了一个新的警察署长。
此人姓袁,是个十足的大汉奸。平日里仗着有日本人撑腰,他在当地作威作福、鱼肉乡里,老百姓被他迫害得苦不堪言,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袁大阎王”。
李敏焕了解到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拔掉日军的这个耳报神。
但要怎么打,才能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战果?成了李敏焕首要考虑的问题。
他与师长等领导人商议之后,决定趁着伪警察署还不知道辑安治安队和日本军官被歼灭的消息,来个以假乱真。
第二天,李敏焕换上从日本军官身上扒下来的军服,挎上日式军刀,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另一名战士化装成翻译官,其他人则穿上治安队和日本兵的服装。一行人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地向窟窿榆树出发。
他们来到距窟窿榆树几里外的一个屯子里,日本军官大手一挥,当兵的立刻钻进百姓家里,声称要捉拿“红胡子”。
乡亲们被突如其来的敌人吓坏了,躲在屋里不敢出来。这些人在屯子里搜查了半天,一个“红胡子”也没抓到,气急败坏之下他们将老百姓全都集中到场院里。
乡亲们胆战心惊地来到场院,只见一个个手持三八步枪的日军,头戴棉帽上面还罩着钢盔,可能是怕冷的缘故,他们把棉帽系得紧紧的,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
骑在马上的日本军官呜哩哇啦说了一通日本话,旁边的翻译官赶紧点头哈腰地翻译出来:“我们是桓仁县警备队的,皇军打跑了红胡子,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两个人就是被皇军抓住的。今天,要当着大家的面就地正法。”
说完,几个小兵便押上来两个被绑着的人,他们都穿着黑衣服,嘴里还塞了毛巾。
随着“叭叭”两声枪响,两人应声倒地。看着抗联战士被伤害,乡亲们十分痛心,却也是敢怒不敢言,生怕激怒鬼子惹来杀身之祸。
一顿耀武扬威之后,这帮人继续向窟窿榆树出发。今天的鬼子居然没有伤害老百姓,大家伙儿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警察署留在村里的密探翻身上马,抄近路去给袁大阎王报信。得到消息的袁大阎王赶紧让手下警察列队集合,早早地候在路旁,欢迎日本军官的到来。
一直等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才见到日本军官骑着马,率领一支队伍,晃晃悠悠地朝窟窿榆树而来。袁大阎王急忙上前牵马,却发现日本军官的脸色很是难看,显然对他很是不满。
袁大阎王心中一激灵,难道是有人在日军面前打自己的小报告?可自己一心一意为皇军办事,也没做错什么呀?
就在他惶恐不安之时,日本军官翻身下马,怒气冲冲地说了一大堆,可惜袁大阎王一句也听不懂。
这时,翻译官走了过来,可一张口就让他大吃一惊,“长官说了,你们的良心大大地坏了,红胡子就在你们眼皮子底下活动,你们却视而不见,你们是不是通匪?”
袁大阎王急得直冒冷汗,开口分辩说:“太君,我们都是为皇军效力的,绝对不敢通匪啊!”
这下子日本军官更生气了,暴躁地大喊一通。翻译官接着说:“长官问你,既然你们不通匪,为什么我们打共产党的时候,你们不来支援?”
袁大阎王感到天大的冤枉,他想说自己是刚刚得到消息的,可日本军官不等他解释就下令缴他的枪,并将他手下的警察全都抓起来。
“袁大阎王”边挣扎边大喊道:“太君,冤枉啊!我对皇军是忠心耿耿,你们一定是弄错了!”
他话音刚落,就见刚才还满口日语的军官突然开口说起了汉语:“就是因为你对日本人忠心耿耿,才要抓你。你这个狗汉奸,助纣为虐,残害同胞,今天就要毙了你,为同志们报仇!”
直到这时,袁大阎王才知道对方竟然是抗日联军。
几个躲在远处看热闹的村民,看到抗日联军假扮日本人,抓了袁大阎王,高兴地奔走相告。全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想看看抗日联军会如何处置袁大阎王。
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拉住一个小战士,满是不解地问道:“那个会说日本话的人是谁啊?”
小战士一脸得意,笑呵呵地回答道:“那是我们李参谋长,他是朝鲜族人,会说日语,打鬼子可厉害啦。”
李敏焕让人在伪警察署门前燃起篝火。
他站在凳子上,为大家讲述抓捕“袁大阎王”的详细经过,解释了之前枪毙的也是两个罪大恶极的伪军,并趁机向老百姓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励大家积极配合抗日联军的工作,坚定必胜的信念,同侵略者抗争到底。
大家想到袁大阎王平日里的所作所为,个个义愤填膺,大喊着“枪毙袁大阎王”。在群众的呼声中,袁大阎王被击毙,伪警察署也被一把大火烧个精光。
老百姓见状纷纷拍手叫好,称赞抗日联军为民除害,除掉了大家身边的一个大毒瘤。
(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年,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对抗日联军游击区展开疯狂得进攻。为避其锋芒,同时打通与关内红军的联系,改变东北抗联孤军作战的局面,部队首长决定西征。
一师司令部、少年营和警卫连共三百余人,在师长和李敏焕的率领下,从老和尚帽子出发,踏上了西征之路。但是他们的行动受到日军严密得围追堵截,为甩掉敌人,战士们夜以继日不停歇地急行,体力消耗巨大。
7月15日上午十点多,李敏焕决定在摩天岭对日军来次伏击。他派出几个身手矫健的战士,从山顶往山下踩出一条路,再绕到后山攀岩回到山上。
就在战士们刚刚埋伏好,今田大队长就顺着脚印上了山。他来到半山腰,安排日军就地架枪用饭。埋伏在周围的抗日联军如猛虎般窜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正在吃饭毫无防备的鬼子,今田大队长被一枪毙命,敌军死伤惨重。
这次伏击战大获全胜,随即也引来日军疯狂得反击。
当天下午,在战士们还没有来得及撤出摩天岭时,一千多敌人就将他们包围,在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将士们毫不畏惧,硬生生地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激战中,一个机枪手不幸被击中。眼看着敌人就要冲上来,千钧一发之际,李敏焕一跃而起,端起机枪向敌人一通扫射,子弹雨点般的飞向敌人。
敌人的攻势最终被压下去,但李敏焕却被一颗子弹击穿胸膛,鲜血染红身下的草地。这位年仅23岁的参谋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噩耗传来,全军将士悲痛不已。
摩天岭一战,在李敏焕精准地指挥下,一师将士干净利落地全歼日本关东军连山关守备队今田中队,缴获包括5挺轻机枪在内的大量武器。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士们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军威。
由此,摩天岭战役成为东北抗联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而今,在郁郁葱葱的连山关摩天岭上静静屹立着一座纪念碑,碑身正面九个大字鲜红夺目:“李敏焕烈士永垂不朽”。
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衷魂永不灭。
无数和李敏焕烈士一样的英雄在国家存亡之际为了国家和人民奋斗、杀敌、牺牲,他们的生命短暂却光耀千古。
如今战争的硝烟散去,人们享受着和平美好的生活,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年的9月18日,防空警报都会在我国上百座城市上空鸣响,提醒国人勿忘国耻。
人民铭记英雄,更会铭记那段长达14年的山川涂炭民不聊生的历史。在白山黑水的大地上,抗联英雄的故事必将会代代相传。